现年54岁的柏金生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建筑集团矿建一公司马兰矿南九立井项目部机电副经理。初见时,他身穿井下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脚穿雨靴,黝黑的脸上残留着煤渣,一副标准的矿工形象。细细观察,他的行为中有很多军人的影子:腰杆笔挺,声音洪亮,步伐稳健,动作干脆利落……原来,他曾是一名军人。
穿上军装,做合格工程兵
1978年,古交矿区被列为国家能源开发重点建设项目。当年5月,煤炭部批准抽调的基建工程兵434团部分官兵率先进驻古交矿区。经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当年7月24日成立了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自此,拉开了工程兵建设古交矿区的帷幕。
1980年,16岁的柏金生应征入伍,从湖南老家来到古交434团参军,正式成为了一名基建工程兵。早晨6点集合,8点投入建设工作中,午休后,又投入到工作中……生活、工作完全是军事化管理。
军旅生涯是柏金生这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人生履历。初到古交矿区,那里一片荒芜,唯有大山脚下的建设工地最醒目。工地周边是一排排竹子搭建的小平房,条件非常艰苦。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柏金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品质。
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曲矿矿井基建期间,柏金生被安排到矿井大巷的建设中。当时科技水平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巷道坡度大,打眼放炮后,需人工将石料放入矿车,然后几个人一组将其从井下拉出。柏金生和他的队友就这样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很少休息。柏金生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小磕碰时有发生,但他从未叫苦。“虽然当时生产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同志们士气高昂,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的,也没有一个后悔来当兵的。”回忆往事,柏金生记忆犹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柏金生和他的队友克服了重重难关,并创造了当年工程兵掘进30000米的全国纪录。由于柏金生表现出色,还荣获了三等功。
脱下军装,做生产尖兵
1983年“大裁军”中,古交434团改为工程处,划归原西山矿务局领导。这一年6月30日,柏金生脱下穿了三年的军装,成为了一名矿工。
成为工人后,柏金生依旧保持着勤学苦干的军人素养,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西曲矿投产后,柏金生又转战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东曲矿从事井下运输基建工作。当时,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东曲矿从英国进口了10台25吨电机车。由于井下条件复杂,该电机车总是出现故障。当时邀请生产厂商修理很不现实:一是厂商在国外,路途遥远,所需时间长。二是维修费用高昂。柏金生明白,唯有将电机车原理搞明白才能解决问题。该电机车是全英文说明书,犹如天书,柏金生就对车上的零件一个个摸排,关停再启动,启动了再关停,反复观察零件的运行状况。他在维修车间足足干了一个星期,有时深更半夜还在钻研。经反复试验,柏金生不仅搞清楚了电机车的工作原理,而且顺利修好了电机车。“这是我的工作,必须完成。”回忆此事,柏金生说。由于刻苦钻研,柏金生成为了该矿电气方面的行家里手。此后,但凡电机车或者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矿上都要请他来维修。
柏金生还把服从指挥的军人作风融入到企业建设工作中,常年奉献在一线,任劳任怨。1983年,他退伍转业留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曲矿;1987年,到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东曲矿从事井下运输工作;1996年,到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搞基建工作……37年来,柏金生从军人到工人,一直都在一线岗位上,从未抱怨。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军人品质,并以对工作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成为了安全生产的尖兵。
当上干部,做称职带头兵
2002年,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矿建公司从各矿抽调了技术大拿组建了钻机队,主要负责各矿井通风回风井建设,柏金生被安排担任该钻机队副经理。
寒冬腊月,大雪袭来,矿山银装素裹。在距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镇城底矿10余里路的深山老林里,正在施工作业的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矿建公司钻井队生活物资告急。柏金生接手的第一项工程镇城底矿回风井建设遇到了大麻烦。
“老柏,咱们快没有粮食了,大雪封了路,再不想办法,工人们就撑不住了。”职工们着急地说。柏金生召集工友,对大家说:“咱们必须开出一条路,要不大家都要饿肚子。”“十多里路,开玩笑吧……”有的职工发牢骚。“要吃饭的跟我走。”柏金生毫不犹豫地拿起扫帚朝外走去。雪地上,柏金生猫着腰,挥动着扫帚……在他的带领下,工友们纷纷加入,一条土路慢慢爬出了雪地。职工们从早晨9点一直干到下午4点,最终破除了险情,打通了交通线。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每次遇到困难时,柏金生总是冲在最前面,从不畏惧。“我是干部,就要带头。”柏金生说。
钻机队就像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工程是一项接一项,大都离家很远。自从加入钻机队以来,柏金生很少请假,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工地上,过年时才能与家人短暂相聚。2012年,柏金生的女儿要结婚了,他答应女儿一定早点请假回家。由于工期紧张,柏金生直到女儿出嫁的头一天晚上才回到家。参加完婚礼后,他又匆匆赶回了工地。“当时,工期十分紧张,我作为经理必须对工程负责,如果工人们也像我一样都请假,延误了工期,无法向客户交代,更无法向企业交代。还好,没有耽误了女儿的婚礼。”谈起此事,柏金生淡淡地说。多年来,柏金生把军人的规矩意识融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严格履行规章制度。在他的带领下,钻机队的职工形成了按规矩工作的铁的纪律。
从合格工程兵到生产尖兵,再到带头兵,柏金生将这一切归功于国家的培养。虽然退伍多年,但他退伍不褪色,时刻以军人姿态、品质、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柏金生说:“其实工人和军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完成国家使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