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0-06-24 16:50:09     作者:刘嵘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端午节将至,大街上出现了一道风景线: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们穿着大花的衣服,坐着小马扎,卖五彩线、香囊等手工制品。看到她们,就像看到了我的姥姥。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前的半个月,家家户户就张罗包粽子,整条街道都飘着粽叶的香气。包粽子是个大工程,邻居们都排好时间相约去各家帮忙,糯米、红枣都是提前泡好的,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地干活儿。包粽子是个技术活,先要取两片或三片叶子将头对齐,适当重叠,叶子之间不能有缝隙,也不能重叠过多。把叶子弯成漏斗状,一手虚握住“漏斗”,另一手往里放米。如果包馅,要先放一点糯米,再加馅,最后用米填好。米加好后,用粽叶盖上,把叶子缠好——这个步骤是关键,粽子是否好看全在这一步。手巧的人包出的粽子饱满结实,四角尖尖,棱线分明。手拙的人做出来的粽子,角不是角,棱不是棱,很难看。缠好了粽叶,再用棉线绑好,一个粽子就完工了。大家还会相互点评哪个粽子更好看,哪个粽子煮一下肯定会漏。姥姥干活儿是一把好手,她包粽子不仅速度快,而且还好看,街坊们都特别喜欢。

煮粽子是个慢功夫。姥姥会拿出家里最大的蒸锅,大火煮开,小火慢蒸。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姥姥就默默地坐在灶火边,不时填把柴,她不会看表,却能凭着经验准确把握时间。粽子出锅后,要先送给街坊邻居,夏季农忙时,粽子基本上就是中午的口粮。姥姥记性好,她只凭外形就能准确说出粽子是谁家送来的,送了几个。如果别人送来的粽子比她送去的多,或者比她的更可口,她总要念叨好久,遇到下次送吃食,会更加精心。她就是这么一个宅心仁厚又好胜心强的人。

就因为姥姥太能干了,一个人包揽大部分家务活,导致我的母亲一点都没学到姥姥的好手艺。等到母亲成家后,自己开始学包粽子,却总也学不到姥姥的精髓。母亲包粽子的手法和姥姥完全不同:姥姥习惯用三片粽叶,粽子不放红枣也可以包得很严实,而母亲用两片叶子,一定要用红枣铺底,不然会漏。我喜欢吃纯糯米的粽子,把剥好的粽子放到碗里,撒上白糖,是夏日里最好的午后甜品。我更喜欢姥姥包的粽子。

去年端午节,我回家恰好赶上母亲包粽子。92岁的姥姥已经包不了了,她一边看着母亲,一边指点。母亲让我学包粽子,我只好上手。看似简单的活儿,比想象中更难,手总是不听使唤,“漏斗”的角总是过大,还没完全包好,米就跑出来了。半下午的时间,我只勉勉强强包好三个,母亲已经包好了一锅。姥姥打趣我说:“你这速度,在过去可是赶不上给一大家子吃的,会被婆家嫌弃的。”我说:“放心啦姥姥,不会包也没关系,我可以挣钱买。”姥姥摇摇头,不赞同我:“买的哪里有自己做的好吃呀。”我们祖孙三人在粽香弥漫的家里,围坐在一起吃着刚出锅的粽子。我和姥姥说:“明年我肯定能包得更好看,到时候包给你吃啊。”姥姥用仅剩的两颗前门牙抿着香甜的粽子,笑成了一朵花,应答道:“哎呦,姥姥有福气了。明年等着吃我外孙女包的粽子喽。”

又到粽叶飘香时,姥姥却没有等到我包的粽子。今年四月十一日,姥姥离开了我们。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姥姥走时很安详,儿女们都在身边,她嘱咐孩子们要相互照应。为家、为儿女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姥姥完成了使命,去另一个世界找姥爷了。

这个端午节,我想起了姥姥,想起了那个无法兑现的承诺,泪眼婆娑。

(作者单位:华晋焦煤沙曲二矿)

责任编辑:张云鹏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