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位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回到太原,多年未见,甚是想念,于是大家约定找一家当地的菜馆聚聚。
约定的日子如期而至,下班后,我便早早来到聚餐的地方,为同学们点菜,猪头肉、过油肉、回锅肉、栲栳栳等代表老家特色的菜全部点上。不一会,同学们便陆续到来,凉菜热菜统统上桌,三杯“杏花村”下肚,现场气氛很快被点燃,推杯换盏,互诉衷肠,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懵懂的青春岁月。
酒过三巡,饭过五味,我便叫服务员上主食栲栳栳,顺便又点了一道凉拌苦菜,这时有位女同学突然大喊一声:太好了,从小就吃妈妈做的栲栳栳、拌苦菜,这才是家乡的味道啊,这道菜点的有水平。此语一出,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话题直接转到了童年的时光,也勾起了我深深的回忆。
我出生于八十年代初的晋西北黄土高原,从小生长在农村,小时候家庭生活困难,粮食缺乏,各种野菜便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味,而苦菜就是其中深受欢迎的一种。
记得每年春雨过后,母亲就会提个篮子到野地里去挖苦菜。新鲜嫩绿的苦菜被母亲一根一根地整整齐齐摆放在篮子里,像极了一群听话的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静静安睡一般。回到家里,母亲便把挖回来的苦菜清洗干净,下锅煮到七八分熟后捞出切碎,加入食盐、醋、葱、姜、蒜,再用少许胡麻油炝一下调拌均匀,一道美味的佳肴便制作完成,一上餐桌,就会被大家一抢而空。母亲看着家里人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总是充满幸福自豪的笑容,嘴里也总是说:“多吃点,吃完了,明天我再去挖点。”而我,因为听说是苦菜,从小便对它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任母亲说了多少次苦菜很好吃,可我就是没有勇气去尝试,也因此错过了童年这种特殊的味道。
回忆间,凉拌苦菜已然上桌,我看着嫩绿嫩绿的苦菜,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当年挖菜的身影,不由得心潮起伏。那久远的苦菜情怀似层层涟漪又在心中扩散流淌,此时此刻,我特想尝尝这苦菜究竟有多苦。于是,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口放入口中,微微的苦涩、淡淡的清香立刻充斥我的味蕾,味道鲜美,苦得清雅,香得朴素,原来这就是妈妈手中苦菜的味道。同学们也在品尝完这道鲜美的凉拌苦菜后纷纷离席,互相告别。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还一直在回味着苦菜的味道。想着苦菜花开了一年又一年,金色的苦菜花依然开得那样灿烂,而母亲早已满头银发、皱纹布满了脸庞。苦菜年年有新芽,母亲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老去,突然间特别想回老家去看看母亲。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好了,年迈的母亲也早已不再去野地里挖苦菜来吃。回味今天清凉香喷的苦菜味道,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拳拳母爱,感受到了苦菜之甜、苦菜之美,苦菜其实一点都不苦。
来年春天,我也要循着母亲的足迹去野地里挖些苦菜,按着母亲的做法,亲手为母亲做一道凉拌苦菜,让她也尝尝儿子的手艺,尽一份子女的孝心。
(作者单位:山西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