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19-04-24 10:40:48     作者:葛东兴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在各种文体中,我偏爱散文;在各种情感中,我偏重乡愁;在日常生活中,我喜欢亲近自然。正因了这样的喜欢,在拿到徐迅老师的《响水在溪》一书时,心里便如春水淌过,开出许多欢喜的花儿来。
  《响水在溪》是徐迅老师的散文自选集,从文友那里拿到这本书时,得书之喜先于读书之喜,匆匆一瞥后,读书之喜又胜得书之喜。
  打开书页,只扫一遍文章的题目,便如走进故土田园,也如走入花溪小径。只觉有泥土的气息、杂花的芳香扑面而至。好像眼前展开了一幅春的画卷,轻风拂面,流水在溪,飞鸟和鸣,花枝摇曳。
  按住性子,慢慢读,这是我多年来读书的习惯。好像不肯辜负每一段书写、每一行文字。就像不肯辜负春天的每一次绽放、每一叶清新。这书常在我的床头枕畔放着,是劳累时的一盏茶,是疲倦时的一幅画,是放飞心灵时的一片天空,是遥寄乡愁时的一份传达。就那样闲闲散散地读着,如同封面上的那句话:“散文就是同亲人谈心”,聊一会,心绪便不再郁结,心思便得以安放。
  这书的名字也好,《响水在溪》,一个响字,恰有“僧敲月下门”的妙处,仿佛溪水瞬间活了,真有一条溪水从身边淌过,淙淙款款,清灵动人,那些起伏的心事也被这溪水冲刷得干干净净。
  而当你行走在书页之间,才真如走进了神仙妙境。有时像走进桃花源中,只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有时像站在茫茫雪原,看雪花漫天飞舞,觉天地富丽堂皇;有时似走上竹林幽径,轻风掠耳,发思古幽情;有时似回到乡村田家,看田野丰茂,见矮屋老墙;有时又被引入名山胜水,静听风吟,坐看云起。
  假如你久居城市的丛林之中,久困在繁琐的工作之中,这书便真能把万千的景致、壮观的天地、牵念的家园一一置于你的眼前,让你在自然和田园的呼唤中,暂忘烦忧,心生向往。
  若你要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便会说,这是一本有颜色的书。色在《落叶》、在《城市里的花》、在《桃花红,梨花白》、在《飘逝的红灯笼》、在《杭州的绿》、在“生为黑色,活为红色”的煤……
  这也是一本有画面的书。有“湖上滴翠流芳的时候”“莲花朵朵,荷叶田田”;有“和风吹荡着竹林,满山遍野青竹袅娜摇曳”;有“在秋阳的照耀下,一泓秋水泛出的层层涟漪”;有“沾满水气的悬崖,那鱼鳞般交织的树叶的瀑布”;有“流玉的溪,抚仙的湖”;有响水的秋山、天柱山的冬云。
  这还是一本有香味的书。有“梅花散发出来的馨香”;有让人嗅着入眠的“浓浓的桂花香”;有“嘴里弥散着的花生清香”;有“烤红薯,也真的奇香无比”。走在大森林中,“高大的树木和遮天蔽日的树叶伴随着草木的清香”,就是不起眼的荞麦,虽“颜色很黑”,但“味道很香”。这香味从字里飘溢而出,诱出人心底潜藏着的温馨记忆。
  这更是一本有声音的书。这声音是《染绿的声音》,是《鸟声》《水声》《生命的吆喝声》,是“夏天的最后一阵蝉鸣”“是我那久违的乡音”,是朋友们欢快地叫唤“月亮好,月亮好”的快活的呐喊声,是“雨打屋脊的声音”,是“那种辽阔和悠远……高亢、清冽的长调”,是在水中响起的哗哗的掌声,是“那花溪奔雷”,是都江堰那“轰鸣的涛声”,是“粗犷的秧歌锣鼓声”,是“城市人呼唤乡土自然的心曲,是城市人为自己背离的乡村所奉唱的一支挽歌!”是远远就听见的“巨大的声响,是水的声音,是瀑布的声浪”。
  在这色香味包裹着的氛围中,读书,不就是一次自在的散步和惬意的旅行吗?
  可是,我更要说,这是一本有思想的书。他说,“最好的傲慢大都是民间的”,“爱惜自己羽毛的鸟,应该是爱惜自己的鸟、爱惜飞翔的鸟”。他告诉我们“阳光的本质是诚挚、刚健、温暖和给予”,感悟到“人或许真是一根麦秸,命贱于草或被草菅”,也歌颂到“煤炭是大地的心”,更让我们明白,“生命就是这样,一张票一张票地包裹着我们,又一张张地用尽、撕毁,然后消失到寂静无声的尘埃”。
  徐迅老师用他多彩的、深情的、敏锐的、深沉的笔触描绘秋水冬雪、落叶花朵、雨雾云山、浮想沉思,把一幅幅久违的自然风光和田园诗画以及一张张思想碎片一一复苏于我们的眼底心头,唤醒了我们对于山河草木、乡村田舍和生命的眷念之情。
  掩卷沉思,便会感慨,若没有一颗朴素的初心,若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若没有一枝生花的妙笔,若没有一份深沉的挚爱,又哪里能呈现出这自然的灵动、山河的瑰丽、田园的淳朴、天地的壮阔和生命的感慨。
  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可亲的。它映照着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片云、每一条水、每一缕香、每一声鸟鸣、每一段时光……在这个意义上说,亲近自然就是热爱生命。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贺西矿)

 

责任编辑:梁丽娜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