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心总是向着故乡,味蕾总是记着家乡那熟悉的味道。
我的故乡是一片金色的土地,故乡的一切仿佛都跟金色有关。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玉米窝头、小米粥、油糕等都是极具家乡特色的食物,山西人勤劳朴实的性格蕴藏其中。
在田地里劳作了一天的乡亲们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捧一碗刚出锅的、熬得稠稠的小米粥,喝上一口,一天的疲劳顷刻消逝。倘若再有几口咸菜,几口馒头做搭配,那就是最熨帖的饭食,简单朴素却最合心和胃。
小米粥陪伴了我的童年,是我最熟悉的味道。小时候在母亲身边,每晚都会喝到母亲熬的小米粥。母亲喜欢放一些绿豆进去,有了绿豆的加入,不论色彩还是口感都会更胜一筹。就像在黄土地上点缀了星星点点的青草,粥的色彩不再那么单调,喝起来的口感也多了几分嚼头,就是这样的小米粥是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的童年的味道。
小米粥可以算是最简单的吃食了,只需要将小米和水按一定比例放进锅里熬煮,小米就会在沸水中来一场欢快的舞蹈。但若是想要喝一口不稠不稀还有浓浓米香的小米粥,那还是有一些技巧的。首先,米和水的比例要恰到好处,水多太稀,熬不出小米粥上面那层米油;水少太稠,少了小米粥的
爽口,所以只有刚刚好的比例才能熬出口感最棒的小米粥,这是需要生活经验的。其次,火候也很重要,一定要小火慢慢地炖,才能让小米充分释放,同水融为一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小米和水本身。家乡的沁州黄小米是四大名米之一,不仅色泽金黄,粒粒圆润饱满,其营养价值也高于其他产地的小米。山西的水也似乎就是为小米而生。山西的水碱大,若是喝的话口感不是很好,但若是熬小米粥就再好不过,偏碱的水似乎更容易将小米熬得软烂,也更易熬出米香。所以,在外求学的日子熬小米粥的时候我都会稍微放一点碱面,虽稍能弥补不足,但总还是比不上家里的好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失去了对山珍海味的兴致,也不再刻意追求味道的刺激,只是对家乡的那碗小米粥念念不忘。“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后来在外求学的日子里,离开家乡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带,唯独要在背包里装上几袋小米。每每想念家乡的时候,便会亲手煮上一碗小米粥,慢慢品尝这熟悉的味道,只有那一刻,温暖舒畅,仿佛回到了故乡。
追逐流逝的岁月,唯独时光不可复制,无数次的回眸,那一碗淡淡的小米粥承载了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茫然的夜,随着散落的雪花,我仿佛闻到了那一碗小米粥的清香,月光下行李箱留下两道长长的轨迹,就像通往家乡的铁轨。
终于,我坐上了北归的列车。
(作者单位:国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