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专题列表 »
发布时间: 2017-05-19 09:31:35     作者:卢佼婕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走进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福利厂缝纫车间,在车间主任常建华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特级劳模、聋哑职工张爱萍。当时,她正在缝制一件井下工装,手边堆放着的布片经过缝制、锁边、熨烫……在张爱萍手里变魔术般地成了一件崭新的衣服。如果不是其他人的提醒,张爱萍根本不会察觉我们就站在她身后。看到记者,张爱萍站起来,笑了笑,大方地用手语打招呼:“你好!”我们也用事先反复练习好的手语“你好,你辛苦了”作为回应,张爱萍竖起了大拇指。简单的沟通,拉近了记者和张爱萍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采访,常建华给我们请了一位会手语的“翻译”。

镜头一:张爱萍穿着蓝色工衣,戴着蓝色帽子,在机器前认真地做着井下安监人员穿的工衣。她蓝色的身影在一片橘红色的世界里格外好看。

据常建华介绍,张爱萍算是缝纫车间的“元老”了。1990年,福利厂招收了一批聋哑职工,当时19岁的张爱萍当起了缝纫工,一干就是27年。

由于当时刚刚建厂,车间里设备紧张,张爱萍和大伙一样从家里搬来了缝纫机。虽然家里有缝纫机,但张爱萍从来没摸过,可她清楚地知道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每天早晨,张爱萍都第一个来到车间,打扫卫生,擦拭机器,给师傅打水。师傅教的时候,她在旁边静静地看,用心默默地记。看不懂的地方,就把问题写在纸上,师傅再慢慢地做一遍给她看。张爱萍上过聋哑学校,又很用心,很快就掌握了缝纫机的各项功能,并能独立操作。为了练好技术,别人下班了,她还在缝纫机上一遍遍地练习。踩缝纫机讲究手脚协调,脚踩踏板用力要均匀,有时候一天下来,张爱萍的小腿都肿了。刚开始不熟练,手指头经常会被机头上快速跳动的针扎到。讲到这里,张爱萍伸出手指头让记者看食指上留下的小伤疤。她“告诉”记者,这是过去留下的,现在熟练了,闭着眼睛操作也不会扎着。

工作27年来,张爱萍使用过家用缝纫机、电动缝纫机,再到今天的电脑平缝机,无论换什么机器,张爱萍都能快速掌握。近几年用的电脑平缝机都是电脑显示屏幕操作,上面的按钮都是一些图案。职工张丽红说:“以前,我们都没见过这种机器,刚开始都不习惯,学起来也挺难。张爱萍就是心细,她站在旁边看我们操作,看上几遍就知道怎么切线、倒线,再琢磨琢磨自己就会了。”

缝纫车间实行计件制,张爱萍是出名的“快手”。常建华告诉记者,车间定额是每天加工工装3.5套,别人最多也就加工4套,而张爱萍每天平均加工工装5.25套,超过定额的50%。一年缝制工作服1440套,超定额609套,相当于别人多半年的工作量。只要车间里需要加班,张爱萍总是随叫随到,从来没有任何怨言。采访到这里,实在的张爱萍在纸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我多干点活,就能多挣点钱,贴补点家里。”

张爱萍做工装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特别好,在质检员眼里就是免检产品。质检员傅兰兰拿起张爱萍做的工装给记者展示:“你看,接缝平直、针脚细密、袖子领子都很周正,叠得也整齐,连个线头都没有,真是精品。”在车间里,大家只要看到8号产品,就知道是张爱萍做的免检产品。车间只要生产新产品,都会让张爱萍来“打样”。她做出第一件来,其他人照着她的做准没问题。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物资供应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常常把张爱萍的“作品”当样品展示给客人。

镜头二:早晨,张爱萍带着自己蒸的野菜馅包子,分给周围的姐妹们,让大家尝个鲜。没事的时候,张爱萍从手机上看一遍编发教程,就能给大家做一个同样的发型。

张爱萍很“健谈”。她用手语和聋哑职工交流,两只手不断飞舞,像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她喜欢和所有人打交道。张丽红说:“一般聋哑人都挺自卑,不大爱和人交流,张爱萍则不然。她很爱和我们交流,一般就是发微信。有时候我们说得慢点,她看嘴型也知道我们说什么。听我们说一些烦心事,她还开导我们,而且有时候她还挺能管‘闲事’。”

常建华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前段时间,车间新来了一个聋哑职工小晋,她坐在张爱萍对面。小晋原来是缝制手套的,缝制衣服的很多环节不熟悉,做出来的产品总是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有一次,她做好的衣服被质检员送回来要求修改。尽管质检员已经告诉她哪些地方不合适,她还是无从下手,心里还觉得很委屈,觉得自己手套做得挺好,为啥做衣服总是出问题。她放下衣服,呆呆地坐在那唉声叹气,最后还着急地哭了。小晋的一举一动都被张爱萍看在眼里。她停下手中的活,来到小晋身边,一边安慰她,一边指着衣服上的毛病,告诉她哪里错了,应该怎么改。她还手把手地教小晋转线的时候要保持什么角度,这样做出来的衣服既标准又好看。很快,小晋就学会了。那天,张爱萍帮助小晋完成了四套工装,自己却仅仅只完成了定额。

张爱萍虽然不能和大家通过言语交流,但和她打过交道的人都说,张爱萍是个热心人。去年5月份助残日福利厂搞活动的时候,张爱萍看到和她丈夫同车间的职工小刘的衣服刮破了,她就比划着让小刘脱下衣服来,拿回车间一针一线地缝好。小刘穿上以后说:“真是缝纫车间的高手,缝得真仔细,我不仔细看都找不到刮破的地方。”邻居家里要是有事,也会把孩子送到张爱萍家里,她会招呼着给孩子吃饭、洗漱,照顾得十分周到。不管大家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找到张爱萍,她都会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张爱萍家里有一台老式缝纫机,使用率、出工率都极高:只要有人需要裁裤边、改袖子,张爱萍总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做好,比外面裁缝弄得还细致。

镜头三:烈日炎炎,张爱萍中午下班后就赶往母亲家,给母亲做饭。路过市场,她还买了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进家门,她就洗了水果递给母亲,再到厨房做饭。

张爱萍的母亲告诉记者,她有四个姑娘,一个儿子,张爱萍是老三。因为其他孩子住得远,长期以来都是张爱萍照顾自己。说起张爱萍,张爱萍母亲一脸懊悔,说都是自己害了她。原来张爱萍并不是先天聋哑,是两岁时因为生病没得到及时医治导致耳朵发炎变成了聋哑人。张爱萍从来没有埋怨过家里人,还特别孝顺母亲。张爱萍母亲75岁,患有关节骨膜炎、腰间盘突出等疾病。张爱萍照顾母亲非常周到,就连母亲吃药她都是把水晾好,再把药递给母亲。去年冬天,张爱萍母亲由于腰疼,上下床都很困难。每次上床,张爱萍都得先把母亲挪到床边,再站到床上把母亲抱上去。张爱萍母亲说:“现在身体比去年强,起码能自己下床了。去年起不来,每天中午她还要抱我下床晒太阳。我怕她累,就不下床。她不同意,非得抱我下床,说是晒太阳补钙。”如今,天气越来越热,母亲也不想让张爱萍中午来回跑,就让她在单位吃饭,吃完还能休息一会。她说自己能下地,也能做了午饭。但张爱萍不听,还是一下班就跑回家给母亲做饭。

张爱萍的哥哥说,他这个妹妹是过家的一把“好手”,特别仔细。张爱萍给自己家很少买时令蔬菜和水果,花钱都是精打细算,但给母亲买东西却从不吝啬,买什么都是挑好的。逢年过节,张爱萍还要给母亲钱。张爱萍的老公张金生也是听力言语残疾人,两人同在福利厂工作,收入不高。张爱萍哥哥心疼这个妹妹,照顾母亲不容易,有时候也给她一些钱,但张爱萍从来不要。张爱萍告诉哥哥,她是女儿,孝敬母亲是应该的。

如今,张爱萍一家三口还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房子在六楼,夏天很热。张金生告诉记者,他们也有老母亲留下来的老房子,只是现在姐姐一家人住着。他们的儿子想去和姑姑商量房子的事,张爱萍还开导他:“都是一家人,他们困难就让他们先住着。咱们一家三口住这个房子足够了,过了这几年就好了。”张金生说:“我身体不好,这么多年这个家就靠她。她还经常开导我,凡事想开点。”张金生告诉张爱萍:“你是劳模,有人在背后说你。”张爱萍比划了一颗心,然后放大,再把右手握成拳头放在左臂上,“告诉”他:“把心放宽,什么都不要管,好好干工作。”

张爱萍的儿子如今在外面打工,张爱萍夫妻俩特别牵挂他,天天都要发微信。问起张爱萍的心愿,她在纸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想让儿子有个稳定工作,相信会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母亲最大的愿望。张爱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好职工、好妻子、好女儿、好母亲该有的担当,从无声世界带给人们无限的感动。

责任编辑:武玲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