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着、忙碌着、快乐着、幸福着……光阴记录着我的青春和过往,润物无声地把我的心灵和情感与广电紧密相连。我的人生和广播电视在一起,我的心和矿区群众在一起。
我是地地道道的“矿二代”。矿山于我,犹母亲之于孩子,热爱矿山是我生命的本能。
1985年,我循着父亲的足迹来到西山煤电杜儿坪矿工作。当看到矿山发展日新月异,当接触到洋溢热情的矿山建设者,我真正懂得“爱矿山”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的具体岗位是矿区广播站播音员,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我非常喜欢亦倍加珍惜,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生动、鲜明、迅速地传播党的大政方针和矿区发展动态。
我爱这片黑土地,更爱开采黑土地的矿工,尤其热爱自己的.岗位。从基层采访、资料整理到撰写稿件,直至新闻播出,我每天都带着心中的深情与厚爱忙碌着、快乐着,回报矿山的养育。为了快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证播音质量和播出效果,我不厌其烦地备稿,向字典“请教”,一篇篇地读稿件,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发音,掌握基础知识和播音技巧,苦练基本功;同时坚持每天听广播,跟中央台的播音员作比较,寻找差距;积极参加矿、局、市演讲比赛,曾在1991年太原市举办的“学雷锋、学双良”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并成为“双学”演讲团成员,赴太钢、武警、63军等单位巡回演讲。多重的磨砺加之不懈努力,业务水平快速提升,很快赢得听众喜爱。
1994年6月,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人生又一个起点。组织的认可,令我信心倍增、热情高涨。1996年1月,杜儿坪矿有线电视台开播,建矿四十年庆典专题片配音工作迫在眉睫。崭新的平台、光荣的任务,召唤激励着我不顾生子后未满百天尚且虚弱的身体,在数九寒天里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此后三个月的产假,我亦是义务的全身心投入到《杜矿新闻》和专题片配音工作中。
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无节无假习以为常。1996年“八·四”抗洪期间,演播室没电,我们就把编辑机搬到井口编辑制作,当时一天出一期新闻,基本上天天编稿到深夜零点,次日仍不误采访、编播,从未有人叫过苦。当时我的孩子才几个月,困难皆设法克服。
这就是媒体人,谨记使命,牢记责任,累并快乐着!
工作再忙,我都会坚持记日记。翻开当年的日记,其中有这样几个片段:
1999年12月31日:连日来,我忙得焦头烂额,为了准备这一期跨世纪的“欢乐今宵”特别奉献,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也真难为自己。今天光做出的成品带就有114分钟,我在操作台前整整制作了八个小时,到最后我眼睛发花,脑袋发晕。做完倒是松了口气,“作品”还算满意。虽说腰酸背痛累了些,但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看到自己的胜利果实,心里别提多美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对工作如痴如醉,我想老天既然为我安排了这项能让我“上瘾”的“差事”,我就应该全身心投入把它干好。
2003年11月25日:带着工作任务,深入井下工作面,用心体验。我作为一名矿山儿女深感自豪,并为这些开采太阳的人们所叹服:矿工师傅们,你们真伟大!我要学习你们,宣传你们,为矿山的明天尽我所能。
2006年1月16日:今天新闻很多。从早八点到晚八点一直在工作,整整12个小时没有回家,没有进食,忙碌了一天——为新闻、为电视,身心疲惫。但看到新闻按时播出,我有一种收获的感觉,精神食粮充溢了我整个身心。
……
这就是“新闻”的忘我,这就是“新闻”背后的自己。
新闻宣传工作费脑费心又费力,要做好并非易事。有新闻的时候要第一时间抢拍,没有的时候要下基层联系挖掘。宣传工作者始终战斗在一线,日复一日地忙碌。我已然习惯了无数次采访归来连夜赶稿,习惯了节假日的频繁加班、值班。
耕耘播种,春华秋实,365个日子就这样在平凡中度过,而这平凡的背后充满着媒体人的辛勤和执着。我们用镜头传递正能量,我们用报道传播好声音。期期新闻,期期辛苦。拍摄、撰稿、配音、制作,这样的工作流程一天又一天。
新闻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有高素质、硬本领,必须认真、严谨、细致、精准,必须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能忍耐。宣传工作无小事,有时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用错一个标点符号,就可能出问题。因此,无论多忙,都必须做到忙中有序、忙而不乱。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能够乐此不疲、坚定不移地往前走,且累并快乐着。我想,就是一份热爱、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苦和累已经是一种享受,披星戴月的工作也好,没日没夜的加班也罢,当你把一份情感融入其中,把一份责任担在肩上时,辛劳已不再是一种煎熬和苦恼。
杜儿坪矿有线电视台正值21岁的花样年华,她记载了矿工开拓奋进的足迹,见证了矿山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其间有新老交替,有矢志坚守,无论老同志还是新战士,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走过了艰辛,洒下了汗水,历经了改革,感受了变迁,承载了梦想。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每个人都在为新闻事业执着进取,都在圆心中不同的“电视梦”。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杜儿坪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