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17-07-19 14:52:50     作者:杨晓英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优秀的文艺类节目被称作一股“清流”,或一丝“春风”,能在各种真人秀综艺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确让人兴奋不已。古有“曲酒流觞”,乃文人雅客的娱乐日常;现有“诗词大会”,借古人文风,怡大众性情。我们看多了低级趣味、只管抖包袱抛笑料的烂俗综艺,也想在这浮华世界中寻找一份雅致和情怀,古诗词就像那起舞在灯火阑珊处的伊人,衣袂飘飘,款款而来。

古人用诗词传情达意,于是便有了“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当下的我们已经不再使用信纸,不再用手书传递情感,我们忙碌在各种社交软件中,手机不离手,朋友圈不离眼,能用一个“表情”表达的绝对不用一堆文字,能用一条信息表达的绝对不会多费口舌。我们在碎片化、口语化、日常化的表达中,喜欢上了快消文化,爱上了流行段子,谁还会去苦思冥想的遣词造句,即使是在热恋中的情侣也很少去用心写一纸情书。那么,古诗词这种晦涩的文体,传承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而今,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有关古诗词的大型综艺类节目,感受到了大众对古诗词的热爱和追捧。当代国人当中,有些人致力于古诗词等传统文化的研究,有些人成为古诗词达人,最令人振奋的是青少年对古诗词如数家珍的完美呈现。有专家指出,“中国人的诗心没有断,只是需要外界力量来激活。”这就好像种子本来存在,只要一滴水、一缕风,它就能发芽。

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上,我看到了久违的王立群老师,距离上一次在河南大学阶梯教室中见面,已经过了十个年头。想当初,我们一百多个人挤在一间教室中,听他的《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生动又另类的解读让我们大开眼界,拍案叫绝。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不无感慨地说,“古代文学的道路很苦很漫长,我作为一个资深的古代文学研究者,被大家所认可所熟知,一等就是一个花甲。”如今十年都过去了,王教授的鬓角虽又添白发,气质依旧儒雅,精神依然矍铄。我想诗歌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富足和充裕,还有一种力量,一种文化传承的力量。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注定了它的磅礴精深、浩瀚无垠。诗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璀璨生辉、经久弥香。对古诗词的态度,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在“一带一路”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下,国人对自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正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不要让传统文化尘封于国人的漠视,用衣袖拂去书上的尘埃,用心去阅读和品味古风古韵的优雅和温婉,抑或执笔效仿古人以诗会友,也未尝不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追求。人人读诗,人人爱诗,让汉风吹绿华夏大地,循着丝路,走出国门,发扬光大。我深深地感到,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只有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才能真正的强大,而我们的民族也才能成为最有力量、最有魅力的民族。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斜沟矿)


责任编辑:刘婧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