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2-01-12 09:01:40     作者:刘德有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三四年级时,我常和小伙伴在打麦场玩耍。每到周日下午,总能看到本村上中学的哥哥姐姐背上河东农村常见的花布口袋,装上一口袋馍,三两为伴,步行去永济中学、开张中学上学,我煞是羡慕。奶奶说,这些人读书用功,是文化人,回村可以当会计或保管,我对此满是憧憬。

1978年7月,运城地区统一中考,我考上了于乡中学。8月15日开学,父亲骑着一辆借来的破自行车送我到离家三十里外的学校报到,从此我过上了背馍上学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河东地区的馍好吃、有名气。河东地区的馍有几大特点:大、虚、甜、结实、耐水泡。当地人蒸馍很有讲究,首先用老酵母发面,用力揉搓然后成型,馍成型后放到热炕盖上厚被再醒些时间。醒馍是个技术活,需准确把握火候,醒过了馍发酸,醒不到馍发硬,一般是馍刚涨、皮略干就可以了。此时,馍入大笼,端到早已放入热水的锅上,四周用草圈密封,大火蒸40分钟即可。            

我在于乡中学21班上学,40名男生住在一个大仓库里,土炕绕墙一周。睡觉时,人挤人,翻身时都会碰到别人。仓库为土坯墙,墙上遍布小孔,同学们随便找一根小木棍插入孔中,即可挂馍口袋。推开门一看,四面土墙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扎紧口的馍袋,高低不一、形状各异,如挂着万国旗。河东地区馍大,早、中、晚各吃一个就饱,我每周吃18个馍,一个不能少,少了一个就少一顿饭。当时学校上菜灶的只有二三人,上米汤灶的有五十多个人,我和大多数同学上的是“滚水灶”,即每学期交1元钱,每次可拿搪瓷缸打一杯热水,一天三杯。“滚水灶”的吃法是这样的,把馍掰成小石块大小,倒上开水,馍块冲热即吃。所谓的菜就是前两天吃咸菜,后几天吃干辣椒、盐,咸菜也是奢侈品,不是每天都有。当时常闹饥荒,吃不饱穿不暖,我所处的生产队一天工分值7分钱,属于深度贫困的穷队,农民的口粮每天不足5两。没上学前,我们在家不怎么吃馍,主要喝稠糊糊,平均每人半斤粮。若蒸几个馍,母亲就把馍放进竹盆里,高悬在房梁上,每天每人可以吃一小块,由她分配,我和弟弟想偷吃但又不敢。

上课时,我常常计算:3个馍9两面,超过了我全家人的平均值。上高中的我因背馍上学而吃了全家人的口粮,因此我常常自责和内疚,但自责也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一年四季吃滚水泡馍,也能遇到问题。冬天,馍可以放六七天不坏,但冻得僵硬如砖,不好掰碎;夏天,好掰开揉碎,但两三天后,馍就起黑斑、长黑毛。馍虽坏了,但是也不能扔,一则是可惜粮食,二则是馍是一周的口粮。后几天吃时,我就用手把馍上的黑毛一抹,掰碎放进缸子里,倒上滚水,撒上盐巴,也就吃了。

有一次中午下课后,我饥渴难耐,打上滚水,手伸进挂在墙上的花布馍口袋里,摸着馍怎么毛茸茸的?突然一只黑影从胳膊肘处爬出,原来是只老鼠,这家伙不光把我的馍吃了些,还把剩下的都弄成碎渣了。此时才周四,还有两天回家。我只好每天用滚水把馍碎渣泡了又泡,吃了两天。那几天我饿得眼冒金星,好不容易才盼到周六下午回家。

当时班里条件好的人拿麦面白馍,条件中等的拿玉米二合面,我条件差,只能拿高梁面馍。纯高梁面馍是紫红色的,每次拿出来吃,和别人一比,颜色太艳,有点自卑。高二时,学校开始给学生馏馍,让学生在网兜里装上自己的馍,统一馏热吃。我只馏过一次馍,当时下课后去取,就看见大笼里白馍丛中一点红,那红色的就是我的高粱馍。太扎眼、太醒目,我十分自卑,也嫌丢人,从此以后再也不去馏馍了。但是高梁面馍又涩又硬,下口不利,吃着不爽,天天吃,很难下咽,还易上火,两天才如厕一次。

我家离学校30里路,周六下午拿上空口袋走回家,一般需走4个小时。周日下午4点背上馍从家走,到校后马上进教室上晚自习。同学们都有自行车,唯独我没有。当时,我好想有一个掉了漆、发了锈的自行车,但直到毕业,也没企盼到。周日背馍往学校走,同学们都骑车,速度比我快,我也只能羡慕。背馍路越走越荒凉,走到后来,空无一人。我心里很无助、焦虑,何时才走到学校啊。我想了一个办法,沿途寻找目标,一棵树、一个土堆、一片地……我一边走一边唱,心里才不急慌。背馍上学的生活,我没觉得苦,反而是幸福,因为我比家人吃的粮食好,我就要努力学习考上好学校,我就能改变家庭贫穷的面貌。

每周日,母亲在家就干一件事——给我蒸馍,顺便陪我说话,再打发我上学。曾经有一次我周六没回家,周日中午下学时,我爬到操场的土坡上,猛抬头,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子悄悄站立在风中。他穿着父亲的宽大棉祆,因怕冷,在腰上还系着根带子。呀!这是我的弟弟。弟弟憨厚不善言,善良而勤劳,因家贫而失学。15岁的他走了一天的路,给我送馍来了。但不知啥原因,弟弟给我悄悄放下馍,整整半小时,我们兄弟俩一句话也没说。弟放下馍,一步一回头地就走了,多少年来,这一幕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高考时,我拿了9个馍和父亲给的3元钱,老师们在永济中学的操场支了个大锅,给学生熬西红柿菜,1角钱一份,算高考期间伙食改善。高考3天我一共花了1元钱,回家把两元钱交回到母亲手上。凭着西红柿汤菜和馍,我高考取得了好成绩,上了大学,人生开启了新征程,也结束了我的背馍上学路。

1981年7月,我考上了师专,吃上了灶上饭,顿觉学校食堂的饭是人间美食,天天想吃,顿顿享受。大学期间伙食得到了改善,入校时只有155厘米高的我,猛长到173厘米。在学习上,我有使不完的劲,很好地完成了大学学业,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时光荏苒,现在的河东地区和全国一样,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生再也不会背馍上学了,此景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如今,在我任职的学院里我常常去大灶上和师生同用餐,我在默默地体会馍香、菜鲜,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师生能否吃好、吃舒服,食堂的饮食能否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      

每次吃馍,我总会想起高中时背馍上学的事,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技师学院)

责任编辑:阎国云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