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麓,巍巍苍苍;汾河河畔,鸟语花香。再一次凝视镇城底矿的夜空,追忆,回味,展望,憧憬。作为一名“煤二代”,镇城底矿的血脉早已融入到我深深的情愫中,镇城底矿的儿子以独特的方式热爱着这片热土。
五月,姑娘换上了色彩斑斓的衣裳。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子初成。五月,“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五月,煤矿风疾雨更急,树影疏落心越齐。同事没有急切期盼这个月的工资,我也没说房贷的压力,大家都憋着一口气,想尽快完成当月的生产任务。高度机械化的煤矿,没有了嘿哟嘿哟的矿工号子,没有了黄金十年的豪言壮语,但汗流浃背依然是不变的节奏。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煤矿是矿工的饭碗。危急时刻,人人都想端牢它,捧紧它,总怕它被淘汰。淘汰的不是煤矿,而是矿工的全部。当北方的杜鹃花在杜鹃鸟的声声呼唤中绽苞吐蕊,岭南的映山红炽烈烈地燃起一团火,藏北的格桑花热辣辣地捧出簇簇红时,镇城底矿的矿工却用钢铁般的意志在大地深处掀起煤海巨浪。
建矿三十年,镇城底矿几代人不断实现新跨越,在这片沸腾而激情的热土上,艰苦奋斗,与天为党、与地为朋。几代人苦苦探索,执着追求;几代人开采光明,奉献光热;几代人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几代人劈波斩浪,铸就辉煌;几代人凝心聚力,成就梦想。在数字化矿山建设中,我们积蓄着迎接滚滚春潮的力量,用支架撑起了煤矿发展的脊梁,用滚筒收割着成长的希望,用皮带传送着光芒与梦想,用采煤机旋出奋进的乐章,英勇拼搏的镇城底矿人演奏出一曲曲恢弘大气的交响乐,创造出一个个可喜可贺的佳绩。
时光流逝,岁月的年轮在我们心中烙下一个个或深或浅的印记,抬头望着遥远的星辰,思绪随着点点繁星回到了记忆中的镇城底矿。夜色下漫步在汾河边,一阵寒风吹过,脑海中萦绕着对镇城底矿的美好回忆,那份沉甸甸的记忆永远在心间留驻。从镇城底矿幼儿园到西山十九小,再到西山九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大学毕业后,我果断选择回到了这个生我养我、见证我长大的地方。被分配到镇城底矿综采一队之后,我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似乎冥冥之中与采煤有着特殊的缘分,因为在我心里有个念想,既然扎根煤矿就要扎到“最深处”。
工作之后,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把二十多年积累的知识储备发挥出来,应用到工作中,为综采一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也曾有人质疑过我的选择,为什么不留在更大的城市发展,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的内心是十分坚定的。我深知,自己是镇城底矿的儿子,是地地道道的镇城底矿人。身为矿山的后代,我愿把一生的梦想寄托于美丽的矿山,让希冀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我们尽情地享受工人村广场的水韵欢歌、惬意地感受篮球场与文体中心的激情交响、悠闲品味展览馆的历史沧桑、仔细地聆听工库房的劳动乐章、自由地沐浴镇兴苑的和煦阳光的同时,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文明和谐,什么叫激情燃烧,什么叫山高水长。辉煌的三十年,我们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历史传承,即将踏上一个崭新的征程。我们用最洪亮的声音宣告,我们是新一代的镇城底矿人!
对于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生在煤企,长在煤企,扎根在煤企。煤炭行业虽然不容乐观,“黄金十年”也一去不复返,但对我来说,自己从没想过要放弃和离开,这份职业不仅意味着它是一个工作机会,一份稳定的薪水,亦或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家,是我无论身处何处都会牵挂的家,这里有我想念的亲人、儿时的玩伴、求学时的同窗,有我难以忘怀的往事,有我在意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也是我们两代人的“衣食父母”。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走在上班的路上,遥望着远方的煤矿,眼眶突然盈满了泪水。我对镇城底矿呢喃而语:镇城底矿,你记得曾经养育的我吗?而我,就坚定地站立在你身旁!我愿意在你辉煌的时候送上一份祝福,也愿意在你低谷的时候献出绵薄之力。我依然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再放光彩,总有一天,会有属于我们的春天!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镇城底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