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寻常的冬天里,我坐在办公桌前,检点手头工作,完成日常任务,无意间看到桌上那本厚重的《华晋焦煤志》,那些人、那些事、那段不凡的经历便涌上心头,让人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真是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都快十年了,2011年秋季我参与编写《华晋焦煤志》,让我与华晋焦煤相识。从那时起,我慢慢了解它,逐渐熟悉它,然后走入华晋焦煤,最后成为华晋人。
2011年9月1日,我来应聘《华晋焦煤志》编写工作,这是一本反映华晋焦煤成立20年发展历程的大部头志书,涉及领域多、专业强、要求高,我非常幸运地被选入编写组,开启了一段编纂之旅。
我们密切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广泛收集资料,两个月共收集档案资料500余万字。按照志书的体例要求,我们详细列出编写大纲,根据篇章节目需要,将这些原始资料初步整理归纳,编入对应章节,分篇目逐章整理。
华晋焦煤下属的矿区分布不集中,我们要获取第一手材料就必须深入各矿井厂区,从太原办事处到离石机关,从公司机关到离柳矿区,再辗转临汾、运城,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为了原汁原味掌握更多细节资料,我们还多方联系了退休的老干部、老职工,倾听老华晋人讲他们奋斗的故事。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摞摞沉甸甸的荣誉、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串串详实的数据……发现一处珍贵的史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因为志书内容将更加完善。
不平凡的华晋发展史,凝结着太多人的心血和付出。许多为华晋焦煤作出过贡献的老同志年事已高却心系修志,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主动提供、认真核实资料。他们对企业的感情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说到动情处眼眶是湿润的。那是对企业的深情厚爱,永久牵挂,是看着华晋焦煤已然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无限宽慰和感动。
《人物篇》是最难整理的,大部分人员的履历信息没有更新,同时还有离退休人员,共涉及246位,人员多、范围广,需要逐一确认核实。每一条信息必须准确无误,这是命令,也是底线。每条消息我们都要找本人或相关人员核实,座机都没有空闲的时候,手机也成了办公电话。办公室中电话铃声、说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编纂任务,大家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开展编写工作,遇到疑难问题,就及时向老师请教。为了加快进度,我们中午不休息,吃饭只用十分钟,累了就在电脑桌前趴一会,凭借着一股韧劲,码完了一行又一行密密麻麻的文字。晚上也加班加点,办公室里经常灯火通明,工作气氛热烈。经过反馈修改,精校文字,2012年3月19日,定稿送交山西人民出版社,全书成稿共55万字,692页。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部厚重精美的志书是全体华晋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华晋人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日日夜夜。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建设新焦煤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愿跟随企业发展的脚步,充满信心迎接下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华晋焦煤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