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年轻人知道以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一代代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以此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帮助。
——梁晓声
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友谊的小说,小说中有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更多的人则像父辈那样努力打拼辛劳谋生。梁晓声以近70岁的高龄,耗时三年,手书一百多万字,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作品立足底层,坚持平民视角,书写了草根青年的奋斗和拼搏,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它将励志潜隐在作品当中,写人物、写人心,如同一条小溪,缓慢地沁入我们的心田。
《人世间》讲述了北方省会城市里以周家三个儿女为代表的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周志刚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上个世纪70年代,他在边远地区支援中国的大三线建设,他以工人的身份为荣,以劳动中争先创优为耀,通过劳动获得的众多奖状是他巨大的精神财富,他是孩子们的精神支柱。这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和家长的典型形象,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吃苦耐劳,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有着质朴的观念:教育儿女做一个好人。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但在完成使命后,默默退出时代的舞台。
周秉义是周家长子,性格沉稳,聪明好学,特殊时期和妹妹周蓉、女友郝冬梅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并参加高考,考取了北京大学。他的人生理想是做大学老师搞教育,而现实的选择却使他走向仕途,从兵团到军区再到市委,从市委副书记到军工厂党委书记再到国家纪委干部,在每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他都服从组织安排,承担起最艰巨的任务。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没有给因坐牢失业的弟弟找一份工作;他带病工作,将自己交予组织和国家,甚至没能在年迈的父母膝下尽孝。他是周家的骄傲,是一个踏实苦干、为人公平、行事正义的平民英雄,是一个在时代大潮中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周秉昆,周家的“老疙瘩”,不够聪明,没多大本事,连工作的机会都是在哥哥姐姐相继下乡当知青后留给他的。他对父母孝敬有加,与妻子相濡以沫,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子楠楠视如己出。更难得的是,这个曾经被父母不看好的小儿子,被哥哥姐姐不看在眼里的小弟,却在自己尚未摆脱困境的情况下,在每一个朋友需要帮助的重要时刻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与朋友患难与共。他的担当与豁达,实非常人能比,令人感动。
周蓉,周家唯一的女儿,是一个有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女性。她从少年时代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让老师左右其思想。她有浪漫的情怀,爱上诗人,不惜千里迢迢追求爱情;她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当婚姻破裂后,能火速投入到事业中,是很多女性想要活成的样子。
在上山下乡、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潮、国企改革、工人下岗、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一个个时代浪潮中,人们在希望和失望中不断地交织、碰撞、挣扎、成长。任世道变化万千,任生活艰辛多难,他们都不曾改变做人的道德底线,努力地坚守着做好人不做坏事、尽力去帮助他人的人生信念。这其中包含着梁晓声先生强烈的使命感,用文字为百姓画像,为时代立传,为社会明德。文学艺术就应当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明德”引领精神风尚。只有这样的精品方可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销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