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0-04-17 16:53:52     作者:杜清泽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今年春天有点不一样,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春的脚步。春寒料峭中,河开了,柳绿了,花儿静悄悄绽放了。山花烂漫时,好想去登山……

说到登山,眼前便浮现出小时的记忆。读小学、初中时,学校就建在山脚下,早操、体育课、自习课离不开那座已镌刻在心中的山——慈林山。

父亲工作的煤矿开在山边,开阔点的地方建了厂房、办公区和家属院,孩子们就读的子弟学校只好选在了一处安静的山坡上。

依坡而建的学校先是盖起了五排房舍作为教室和办公室,后来老师和学生们义务扩充了教室和操场。早期的几届学生都赶上了那个艰苦创校的时代,不仅亲手参与了挖建学校,还通过集体组织外出种树,干零活支援学校设施设备的筹备。有过亲身经历的人都不会忘却那份特殊的情怀。

我在这个依山而建的子弟学校读完小学和初中,考上县高中才离开。那个山边的学校有我挚爱的启蒙老师,也有我清纯无邪的同学。即使时光流逝,容颜易改,仍感回首岁月,青春犹在。

本是一座普通的山,却因为有了朗朗读书声变得活了起来。

春天的早晨,我们闻着山花散发出的清香,开始了一天的晨读。体育课上,老师会领着大家爬山。自习时,也有同学相约钻到山坳里,背诵课文……

春天,山上变绿时,有的班级会组织登山。有时,从学校登到半山腰的一个平台,或者从那个平台冲刺峰顶。有走大路的,虽远了点,却走得稳健和快乐;有抄小道的,勇敢急性子的男生,根本不惧两旁的荆棘刺手,爬上窜下,满头大汗地冲上峰顶,脱下湿透的衣裳,兴奋地向缓慢登山的同学呼喊着,直到大家汇合。

这座山,说来也有许多奇特的地方和神秘的传说。满山大一点的树木就是一种松树,与对面崔庄山满坡的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据说,抗日时期分别驻扎过敌我两支部队。一棵棵松树虽饱经风霜,却苍劲挺拔,好似一个个勇敢的战士。峰顶至今还有驻守战壕的痕迹,我有好多次摸上去,好奇地寻找过是否还有掩埋遗留的枪弹。哪怕意外捡到空弹壳,也是男孩子的炫耀。

这座山的半腰,有一座古寺——法兴寺。寺院己经没有了围院,燃灯塔、大雄殿、碑廊坊、关公庙和舍利石塔等古建似乎散落在那里,却也错落有致。

那时,有守寺人就住在一座大石塔内。没有细究过他们的身份,可能是看护寺庙的俗人。有了他们的照料,寺庙才没有荒芜。去得多了,也听他们讲了不少神秘的传说。

传说,大雄宝殿供的神像有灵性,有高人曾在此隐修过,每日打扫大殿,便请神像抬脚避让,个个都很配合。尽管只是传说,但人们还是怀着好奇,胆战心惊地从门缝里偷看神秘的塑像。宝殿西侧有一巨大石碑。传说,敲一下能听千里之音,摸一下能看万里之景。

寺后院石廊坊下,有两簇牡丹花。每年花开的时候,都有不少香客,把它当作牡丹仙子来拜祭许愿,还形成了远近邻里的庙会。也有大人祭拜关老爷神像,求取功名。还有那棵大如巨冠,占满整个后院的老核桃树。这一个个传说和神秘的故事,永远装进了登过那座山的人心中。

多年前,因为山下采煤,法兴寺搬到对面山上。学校也在山下平整的地方重新修建,山上曾经的一切都成了青春美好的回忆。

记得,我喜欢站在山边,遥望山下的学校,溪流绕过,马路和铁路延伸,让自己的思绪也奔腾了,飞向了更远的地方……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西曲矿)

责任编辑:张云鹏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