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就像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一样,父母每天在外辛勤工作,在家尊老爱幼,为我创造了温馨的成长环境。其中,最庆幸的是父亲用他的言传身教为我种下了读书的种子。
我印象中的父亲总是书不离手,没事就在翻阅不同类型的书籍。记得我小时候,他曾给我讲过他的童年趣事,在上世纪50年代末,他大概七、八岁,过大年好不容易挣到一些压岁钱,他立即就买了一套小人书,视若珍宝。在我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一般,父母两人的工资也就刚够维持家里的开销,但父亲自费订阅了一本《诗刊》,每月邮递员把书送到家后他陶醉在书中的幸福感是那么美好。
受父亲的影响,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家里的各类书籍,惟妙惟肖的小人书、浪漫唯美的诗集、厚重沧桑的史书……上学时,我最惬意的事情就是窝在阳台的一角,读着喜欢的书籍。父亲曾经告诉我:“虽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是用世俗的眼光去读书,我希望你抛开这些杂念,在书中找到快乐。”
“在书中找到快乐。”这也是我希望传承给孩子的。在孩子4个月大时,我给他订阅了《幼儿画报》《巧虎》等,并在网上开始淘各种适合他读的书。从那时起,我和儿子有个雷打不动的约定,每晚睡前都要给他读一个小故事。后来我发现,前一天读过的故事,就是孩子第二天反复翻阅的内容,他用自己的视角结合我的讲解找到了读书的快乐。
很庆幸孩子到了一个读书氛围很好的学校,遇到了一位非常注重阅读的老师,在家中种下的读书种子,得到了更大的滋养。现在,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逛各类书店,找一个偏僻的角落,静静读一本心爱的书籍,任人来人往,独自陶醉其中。
虽然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我们种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我把它传给了孩子,在孩子读书时我仿佛找到了父亲的影子。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