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促发展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专题列表 »
发布时间: 2018-07-18 11:48:48     作者:卢佼婕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会议室,大家边看图边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为了弄清一个问题而激烈辩论;车间里,大家聚集在柴油机单轨吊前,仔细研究改进方案,时常为了优化一处功能而彻夜奋战;电脑前,大家认真计算、仔细绘图,模拟各个部件功能,时常为了一项数据精准而反复验算……这一幕幕情景就是机电公司太矿电气科技公司科研人员的日常写照。

自2013年太矿电气科技公司与集团公司“联姻”以来,目前已拥有了87项安标产品,其中自主研发的防爆柴油机单轨吊更是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特等奖和太原市首套技术创新产品。单轨吊运输系统、矿用大功率变频器系统、4g调度指挥系统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一项项丰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该公司对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拥有众多青年精尖人才的研发团队。

创优环境  让职工精心

太矿电气科技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将科技创新作为立足之本,注重培养和造就技术团队。该公司一贯注重发挥人的能动性,坚持“三高”,即效率高、要求高、品质高,“三好”,即前景好、基因好、氛围好的基本原则,营造出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让年轻人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师徒协议”“手把手入门”及“放飞成长”,都是该公司培养人才的方法。对刚进公司的大学生,该公司让他们首先从熟悉设备和产品入手,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分配到技术中心的电气、机械、液压所里,在专业骨干的带领下到矿井服务用户、跑工厂学习技术、跟团队开发产品。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就采取“放飞”原则,“逼”着他们提升自身的素质及实践能力。太矿电气科技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马吉生说,今年4月份他们对dcc(5+2)160/110y防爆电喷柴油机单轨吊进行改进调试期间,由于之前已经带领大家做过几次类似的试验,他有时便故意不去现场,想考验青年人的学习效果。他把柴油机的进油管拧松进了点空气,柴油机起初一切正常,起动了几次,突然就打不着火了。大学生侯健学的是电气专业,对柴油机不太熟悉,按以前的办法排查了几次,还是解决不了柴油机起动问题。于是,勤学好问的他跑去找师傅请教原因和解决方法,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该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学习技术或讨论方案时,不管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历深浅,只要有见解就可以大胆讲出来。公司号召大家跨专业学习,鼓励“一专多能”,极大地激发了年轻人的热情。潘志忠刚到公司时对产品并不熟悉,经过一段时间和大家在一起的头脑风暴洗礼之后,他逐渐对产品研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得知客户对单轨吊驱动部的高度及速度不满意后,潘志忠主动请缨,并大胆提出改进方案。公司在对其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反复试验后,予以采纳,使驱动部高度降低了一半,速度提高了33%,产品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潘志忠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开创机制   让职工安心

太矿电气科技公司作为技术创新型公司,在技术人才选择上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他们通常不以学校、学历和专业来定位一个人,而更看重其所拥有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在留住人才方面,该公司不断创新机制,让职工在太矿电气科技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安心成长、快速成才。

不少年轻人刚到公司时,会因为公司规模较小等客观因素产生一些思想波动。太矿电气科技公司总工程师薛安东说:“遇到这种情况,公司领导会主动找大家谈心,了解大家的真实想法,给大家讲公司的优势,让他们看到自己将来的发展潜力。”职工姜帅刚到公司时,觉得公司规模小,想离开。薛安东知道后,主动找他谈话,最终说服了他留下。现在,姜帅已成为了机械所的技术骨干。

为了鼓励年轻人的不断创新,该公司还建立了容错机制。对年轻人提出的新想法,该公司都会在论证后鼓励大家大胆实践,并邀请专业人员帮助他们。在防爆柴油单轨吊研发过程中,由于国内当时还没有厂家做过这个项目,能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国外厂家提供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姜帅率先提出了用弹簧的方案,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单弹簧的力度达不到要求。当姜帅想要放弃的时候,公司请来了有关专家与其一同探讨。姜帅又大胆提出了将两个弹簧串联的方法,样机出来后经过测试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如今,这一产品已在霍州煤电李雅庄矿和山浪矿投产使用,效果良好,而且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为我国此类产品研发作出了贡献。

为了留住人才,该公司将各个专业的人员分配到相对固定的项目组,并由大家信服之人担任组长,形成团队式、家庭式的管理模式,达到以情留人的目的。项目组还会根据每个人的长处,明确其在项目开发中独立承担的任务,并按进度节点进行项目奖励,激励大家勇于实干,精于学习,共同进步。

创新平台   让职工尽心

平等的氛围、宽松的环境让太矿电气科技公司的年轻人更加热爱公司。

2016年国家的一个重点项目分配到了太矿电气科技公司,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经过层层选拔,该公司不拘一格用人才,将项目中的皮带张紧装置的电气开发工作交给了刚来公司不久的年轻人刘利飞。刘利飞说:“在工作中,我需要什么设备、什么测试仪器,公司都会第一时间提供保障;技术上遇到的难点问题,公司也会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帮我一起解决。”经过不断探索,刘利飞在这一项目上取得了成功,也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这一成果已应用于西山煤电斜沟矿长达1000多米的皮带机上,运转非常平稳。后来,在开发西山煤电马兰矿dx120防爆单轨吊期间,刘利飞利用之前的经验很快解决了试车中偶尔出现的溜车问题。

不仅如此,为了提升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该公司还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矿井现场实地了解。有些矿井反应原来的dc120防爆柴油单轨尾气有点大,技术人员就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不仅重新设计了水箱,加入了水汽分离装置,而且将柴油发动机改造成了电喷柴油机,如今尾气大的弊端得到了有效改善。

由于集团公司各矿都是第一次接触单轨吊产品,常常会遇到一些紧急问题。太矿电气科技公司的年轻人利用三维软件,以大家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为各矿制作了形象逼真的3d仿真产品说明书,使工人一看就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该公司会在第一时间派出技术人员到井下实地解决。有一次半夜12点,姜帅接到公司电话,说李雅庄矿的单轨吊发生了停机,他马上召集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处理,问题解决后,他们还细心地告诉工人要如何维护机器,遇到停机要进行哪些常规检查等。

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支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队伍,使得太矿电气科技公司的创新之路不断延伸。如今,该公司正在攻关煤矿井下无转载、连续运输卡轨齿轨技术,相信这也将会为煤矿井下运输带来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责任编辑:宁山石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