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五寨县、兴县的一个个村落里,集团公司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依旧步履不停,穿梭奔波。翻开他们的工作日志,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辞藻,字字句句映衬着村民期盼,记录着一个个啃硬骨、解难题的故事。这些朴实的文字,是驻村队员扎根乡村的见证,更写满了助力乡村振兴的蓬勃希望。

日记一:山西焦煤驻兴县池家梁村工作队高斌——一桌热饭暖春耕
4月17日 星期四 晴
这两天到了春耕农忙的时候,村民们为了节省时间,大多早上带着干粮、水壶就往地里赶。我们看着心里不是滋味,决定让大家吃几顿现成饭。
说干就干。今天天刚亮,村里路边的小草还沾着露水,我和小贺就去镇上采购。他蹲在菜摊前挑新鲜蔬菜,我去肉铺割了几斤新鲜的猪肉和排骨。
回村后,我俩分工合作,我到厨房架起锅,切土豆、剁肉,小贺洗菜。当香喷喷的大烩菜出锅时,香味飘满了整间屋子。
中午,我骑着电动车去田里喊大家:“大爷大妈,洗洗手来大队部吃饭啦!”
村民三三两两带着疑惑来到大队的院里,大圆桌上摆着红烧排骨、酸辣土豆丝和热气腾腾的大烩菜。村民们边吃边夸我们这群城里娃挺会做饭。饭桌上气氛十分热闹——成大爷说今年玉米种子出芽好,得早点铺地膜;老胡说李大婶家的拖拉机得赶紧换零件,要不怕影响春耕,我把这些赶紧记在工作本上。
这顿饭没有山珍海味,可看着乡亲们吃得很香的模样,我忽然想起前一阵子修通的水渠、买回来的化肥——原来“驻村”真的是“住家”。风从门外吹进来,裹着饭香和笑声,飘向田垄深处。

日记二:山西焦煤驻兴县蔡家崖村工作队陶晖—— “滞销杏”成“增收果”
7月15日 星期一 阴转小雨
今天又跑了30公里山路,去县城的农产品基地对接经销商。下了点小雨,车在盘山路上有点打滑,我攥着方向盘,手心里全是汗——既怕路上出现点特殊情况,又怕晚了一步,村民们摘好的杏又要落灰了。
今年村里的黄杏收成好,可怎么帮村民们卖出去、卖得好成了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头等大事。前些天,队员们都化身“销售员”“快递员”,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了许多黄杏采摘、品尝视频,希望拉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单位同事下单。那天,我也站在黄杏树下,打开抖音直播,学着主播的样子介绍我们的大黄杏,让大家在视频里看到杏有多好,放心购买。刚开始人不多,慢慢看得人多了,购买的人也多了。
线上收获了一波粉丝,线下销售也不能落下。跟着村干部一起,我们多方奔走,反复与经销商沟通,让酸甜的黄杏走出了山沟沟。最多的一天,光线下我们就卖了300多斤。村民王左平硬要请我们工作队吃饭,他高兴地说:“看着手里一摞摞的订单,心里可踏实了,娃上大学的钱有了。”
听他这么说,我们顿时觉得,跑再多的山路也值得。
日记三:山西焦煤驻兴县碾子村工作队关晋忠——五亩地里的答案
10月14日 星期二 晴
今天又上山去看了看我们那五亩谷子地。国庆期间接连下了几场雨,地里也被弄乱了。过些天就要秋收,赶紧规整规整,大家都盼着有个好收成。这五亩地不是村民的地,而是我们工作队的“宝贝”。
年初听村主任说,山顶不少耕地由于偏远都撂了荒,闲着没用,还领不到耕地直补。我和队员们商量了一下,仔细查看了耕地使用权政策,决定先流转五亩试种。当天,我们就给村委交了750元流转费,还跟村民们说好了,到时候收成、直补都归他们。
春种时,我们在村民的建议下选种了谷子,之后跟大家一起播种、除草、施肥……破苗锄草最苦,一开始弯腰,后来直接跪趴在地里,我这46码的脚总不小心踩坏苗。大家的脸都被晒得又红又痒。施肥的时候更遭罪,戴着口罩还能闻到化肥味,呛得人忍不住咳嗽、流眼泪。大家都说:“平时帮老乡们干活,人家都让咱干一些轻活,现在才体会到村民种地的辛苦。”
今年三伏天旱得厉害,我们才算懂了“靠天吃饭”的难处,只能一桶一桶地往地里拉水,手工浇地。老乡们照着经验给我们算了一下,今年估摸着能打五六百斤,卖三四千块。就算精心种,五亩地撑死了也就卖万把块。
这五亩地,磨掉了我们身上的娇气,更坚定了大家扎根山村,多为村民办实事的决心。
这三篇日记,只是山西焦煤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的一个片段。在对口帮扶的15个村庄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帮扶队员,他们把家安在村里,把心放在村民身上,用脚步丈量山路,用实干解决难题,把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乡村振兴的画卷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