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3-07-14 11:17:00     作者:王旭东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60多年前一个寒冷的深夜,我出生在晋中南部的一座偏僻的煤矿。逼窄风寒的窑洞,被炭火炙烤得暖气烘烘,我的第一声啼哭,给刚从井下赶回来的父亲带来一丝惊喜或惶恐。据说,父亲当时激动得什么也说不出来。但是,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煤矿子弟的身份。      

成年后,我有没有逃离矿山的念头?可以肯定的说,有!而且不止一次,两次,甚至是许多次。但命运没有让我离开它,直到退休,直到退休几年后的现在,我仍然生活在矿区,生活在我熟稔而亲切的矿工兄弟之中,生活在四面大山围裹的煤矿。我热爱它,就算当年命运给我另外的安排,我也一定会深深地热爱着它,就像我每年都会回故乡那座衰颓破败已无人居宿的祖居一样,每每心情沉郁,每每热泪盈眶。       

我是一个没有走出矿山的“矿二代”,这或许是我的宿命;我喜欢文学,一生都在玩笔杆,这大概也是我的宿命。按遗传基因,我的人生应该像我的两个兄弟一样——做一名普通的矿工。但不知我的基因怎么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异,竟然让我喜欢上了写作。我的父母都是文盲,父亲因为多年从事井下作业,身体早早地衰弱不堪,只好离开井下一线到调度室工作,被迫学了百十来个字。母亲直到去世,都不会写她的名字。从事写作之后,我常常暗自诘问自己:“你怎么会迷上文学这个行当呢?”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那是因为多愁善感的性格,让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悲悯之情;是几十年的煤矿生活,让我对这座矿山充满了深深的爱恋。现在,即便命运突然把我迁居海外异国,我也会在梦中夜夜眷念这座矿山,我也会在梦境之中手执矿山兄弟的双手,满含冲动的泪水。       

从事文学写作这么多年,我也曾尝试着写过其他社会背景的小说,描写过其他行业的人物。但实践证明,写得稍微生动鲜活的人物,还是我熟悉的煤矿工人,编写得能引发读者兴趣的故事还是我熟稔的煤矿生活,受到读者好评的小说还是煤矿题材。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个文学创作者还是应该有自己创作的根据地,还是应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还是应该扎根自己热爱的、属于自己的土地。我的第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烤糕大王小传》,写的就是我们煤矿一位老工人的真实故事。我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成长的疼痛》,写的就是工亡矿工的两个儿子成长的烦恼。我的那部获赵树理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复调婚姻》,其中所有人物都是我们矿的父老乡亲。 

几个月前,我和作家协会的文友又一次去汾西矿业贺西矿采风。在井口,退休几年后的我再一次目睹了矿山兄弟们出井,看着他们乌黑的面庞,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看着他们出井后不乏欣悦的神情,我再一次热泪盈眶,心绪激荡。他们从事着最危险的职业,为社会和人类开采着不可或缺的资源。他们是最辛苦的人,最伟大的人,最值得我们文学工作者讴歌的人。

离开井口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可能的话,我会继续用我的笔,继续为他们画像,继续讲他们的故事,这不仅是我们的宿命,也应该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退休员工)


责任编辑:蒋晓宇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