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1-02-10 18:46:14     作者:杨惠惠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我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灵石县一个小村庄里过的,那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盼着过年。

一进腊月,每天和小伙伴们掰着手指头数还有几天就过年了。一旁的母亲总会停下手里纳鞋底子的针笑着说:“快了,快了,一过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赶年集、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在我每天的期盼中,终于年味渐渐浓起来了。

拆洗被子、擦玻璃、贴窗花,炸丸子……心灵手巧的父母还会用红枣、红豆、梳子、剪刀、筷子做蛇盘兔花馍,家里收拾得红红火火、干干净净,满满的仪式感。

到除夕这一天,穿新衣服、吃饺子、放鞭炮、收压岁钱、走街串巷……那叫一个热闹,真是有滋有味!小时候,调皮捣蛋玩香把新衣服烧个洞,父母也不轻易责骂,我们无忧无虑尽情玩耍,不出正月十六,每天都是神仙般的日子。

为迎接新年,母亲总会一到冬天就开始给我们兄妹三人买布做新衣服。谁家媳妇在年集上买了一件新衣服,或者做了新样子,母亲必会研究一番。不出半个月,在母亲踩着缝纫机哒哒的响声中,新衣服一定会做好,整整齐齐放在炕头。我的泡泡袖、蝴蝶边,哥哥们的军裤缝,三个孩子从头到脚一身新,连袜子都是村里供销社新进回来的,那可是村里最靓的崽哦!

“过年不会做鞋,跟着邻居大婶学,不会使巧劲把指头也勒坏了,别人给娃做两双鞋,俺的孩子们也是两双鞋”。母亲伸出右手看着五个粗糙弯曲的手指头絮絮叨叨地说着。三个孩子六双鞋,打发我们睡了的母亲还要在昏暗的灯下连夜做鞋。

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回天庭汇报一年的情况,有着下界保平安的美意。街上鞭炮陆陆续续不断响,母亲给我们吃上麻糖,就有了过年的味道。

忙忙碌碌到了年三十,听着左邻右舍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年就来了。父亲是村里唯一会写毛笔字的大学生,那几天忙得团团转,左邻右舍拿着红纸围着父亲写春联,猪圈、厨房、粮仓上都要写,连外面路上的黄土墙上都要贴上“出门见喜”。

兴奋了一天的小孩子终究是熬不了夜的,找个地方迷迷糊糊睡着了。早晨三四点钟就被母亲叫起来,穿上新衣服,母亲用手指比划着不让说话,黑暗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只见家里的小方桌摆在院中,上面摆着肉、水果、蛋糕等贡品,屋内飘着香烧过的芬芳,奶奶一脸虔诚地烧着黄表纸念念叨叨,跪下焚烧完毕,再将饺子汤淋一些在纸灰上,然后父亲喊着我们一起磕头谢恩,以此来祭奠祖先和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鸡打鸣了,天快亮了,鞭炮声响了,这时全家老老少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很热闹。

这时我又赶紧跑回窑洞趴在窗户上捂着耳朵看两个哥哥放炮,窜天猴、摔炮、划炮……不舍得一下把鞭炮全放了,哥哥们就拆成一个个小炮,花花绿绿的,走两步放一个,玩得很开心。

小孩子们过年就盼着走亲戚,父亲骑着车子,前面横梁上挤着两个哥哥,后座上母亲抱着我,一家五口人喜气洋洋走亲戚。记得有一年去灵石县马和乡的三姨家,三姨父拿出平常舍不得吃的猪头肉、肉丸子、白斩鸡,摆上一桌子,平时不大能吃到的菜散发着香味,把我们馋得直流口水。这时负责招呼我们小孩子这桌的表哥偷来一壶酒说:“我们这儿的规矩是想吃肉必须得喝三杯酒。”结果老实的二哥当真喝了三杯酒,先抢了一个鸡腿啃起来。不一会儿,7岁的二哥已是面红耳赤、昏昏沉沉睡着了。父母只好在三姨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二哥清醒过来,母亲才长吁一口气:“儿啊,可把妈吓坏了,以后再不敢喝酒啦!”下午父亲依旧载着我们全家人去舅舅家做客。

现在人到中年的我们住到了城里,物质不再匮乏,吃、穿、行、用样样俱全,可这种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而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常常回忆起童年的年味。

(作者单位:山西民爆集团)


责任编辑:黄龙梅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