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1-01-29 15:03:59     作者:白树萍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那时院子里住着三户人家,东西堆放无序、杂乱无章。等到我上了小学以后,我才明白了“宽敞明亮”一词是用来形容房间的,但我从不敢把这样的生活放在自己的想象里。

我们家本已在煤矿安家几十年了,但我出生那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富家滩煤矿资源枯竭,员工纷纷调走。我父亲也不例外,被调到一个新建的矿井。新建矿井条件简陋,大批的工人在河滩里搭着帐篷生活。升井后,有时候澡塘里没水,他们就穿着又旧又脏的工衣直接去食堂打饭,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父亲毅然把家从煤矿搬回了老家,一套不到四十平方米的里外间。我们在那里住了八年,父亲才把我们又带回到了煤矿。

时光过去了三十多年,有时候我在梦里还能回到从前的村庄,还有那间承载我童年时光的房屋。在那里,妈妈每天要照顾我们兄妹的起居饮食,还要给乡亲们做衣服。当时家里能有一台缝纫机也是挺上档次的,我们家就有一台,缝纫机旁常常放着尺子、剪刀、画笔、喷壶、熨斗。在那个物质还很匮乏的年代,妈妈做衣服的工具就变成了我的玩具。我拿起画笔经常在地上又画又写,拿着喷壶到处喷,把缝纫工具都玩遍了。到最后,那把剪刀留在了我的身边。我拿着剪刀把所有的废纸都剪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或者是豆腐块,身边常常是一堆一堆的废纸片。姐姐收拾家的时候,会把剪纸搂成一堆塞到火里,我曾一次一次地心疼过,却又只能看着。当时我就想,有一天我一定会剪出一幅像样的作品,让你们爱不释手。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个印有牡丹花字样的烟盒,我兴奋地用剪刀剪下了那朵花,把每一朵花瓣都剪得很细致,欣赏来欣赏去,决定把这朵牡丹花贴在门后面。每晚睡觉前我都要抬起头来欣赏一下这朵牡丹花,姐姐们不理解我的做法,也从不去看我的作品。在那个没有图片、没有画笔的年代,我开始剪烟盒。因为烟盒上印有精美的图案,我把上面的每一幅图案都剪下来,贴在门后面。贴的时候我要给它挑选一个合适的位置。有一次姥姥来我家,看到了我剪的图案,直夸奖我手巧。姥姥和妈妈欣喜的目光鼓舞了我,当时我想长大以后不但要把剪出作品装裱好,还要装饰我的家。现在想来,在那个懵懂的年代,我这个想法有点大。

在我成长的时光里,初心从没有改变,一直未放弃。我学写空心字,只为装饰题目用。我不但把摘抄本写得工工整整,还在末尾处及周围画上不同的花边装饰。我还一直坚持写作,一直想上美术或汉语言之类的专业,可惜事与愿违。我虽然没有如愿成为一名科班学生,但我却在蓝领地带做了一名白领工作者。

那时候,煤炭企业不景气,当时回到矿区的大中专毕业生都安排到了基层,连续五年机关都没有一个大学生。我大专毕业那年机关招聘,我通过层层选拔如愿进了行政办,做了一名文书。我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从前的爱好都用在了工作上,在岗位上我得心应手,完全没有生疏感。有一次几个同学小聚时,他们让我说一说怎么考进机关的。我说都是我自己设计的,你们溜街的时候没有我,你们玩的时候我在写作。是我设计了自己的生活。

我在岗位上邂逅了我的另一半,我们相识、相知、相爱后走在了一起。后来,我们家升级成了三口之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企业公开招聘社区主任,当时我只有28岁,是应聘者中年龄最小的。亲戚朋友说就算我能考上,都替我发愁社区的一摊子事。我认为我年轻,可以努力,可以学习,就报名了。我没有想过考不上别人会怎样看我,只管自己努力,夜以继日地翻阅各种资料。几个月后终于迎来了考试,看着端坐一排的评委,我心里紧张极了。一遍一遍地给自己加油鼓劲,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我考上了。回家后,我抱着儿子开心地转来转去,我依靠自己的能力涨了薪资,职级也提升了一级。

在新的岗位上我碰到了新的问题,社区主任与从前的岗位相比大不相同。俗话讲,小社区大学问。光是社区居民那一堆事就令我焦头烂额,有些实际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好在我还年轻,抱着一颗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心,我的工作出现了转机。当时要在社区安装健身器材,这是为居民办好事,不如就请他们自己决定器材安装到哪里更合适。我耐心地倾听居民的建议,只要上班就与他们待在一起,让他们了解我。从那时起,他们开始理解我、支持我,遇事就给我出谋划策。我在从事社区管理的四年中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管理能力都向前跨了一大步。

在儿子上小学时,我们家成了四口人。为了儿子的教育我选择了辞职,举家迁到了介休,我从职场人变成了全职妈妈。本以为就这样彻底回归了家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成为了报社的记者。白天我辛苦地爬格子,下班后我带着孩子们做家务,紧张充实的日子让同龄人十分羡慕。尽管每天都紧紧张张,但我从来都没有觉得当记者是一件苦差事,用我爱人的话说,我是终于过了一回文字瘾。现在我已经在另外一个岗位工作了七年,但是想起做记者的那四年,我十分骄傲。小时候的爱好和努力成就了我的记者生涯,我既不是科班出身的新闻专业学生,也没有干过通讯员的基础,写的文章在《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山西焦煤》报等刊物发表,还在散文大赛和集团公司好新闻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

回首往事,我感慨万千,我付出了许多辛苦,流了许多汗水,我没有虚度年华,丝丝缕缕的白发见证了我的努力,而且我还见证了祖国这些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后我依然选择努力与奋斗,有人说:“每个人努力奋斗的样子,就是今天大中国的表情与节奏。”我要与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加入到建设祖国的节奏中,一起见证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机关党委)

责任编辑:黄龙梅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