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到,腊八到,一过腊八年来到……”腊八节是春节的序幕,过完腊八马上就过春节了。家家户户开始采购年货,最兴奋的就数小孩子了,男孩子缠着父母要鞭炮,女孩子要买头花,渐渐地年味越来越浓。
腊八节,最通俗、最经典的就是喝腊八粥、腌腊八蒜了。按过去的习俗,熬好了腊八粥要先祭祀祖先,然后自己才能喝,现在,这种传统习俗已渐渐淡化,更多了些庆祝丰收的意味。
小时候,每到腊八这天,妈妈总是会熬一大锅腊八粥。那时的我看着大米、红豆、黄豆、大枣等二十来种食材汇聚在一起,只觉得好看,却想不到成就这一碗温暖所耗费的心力与时间。为了熬这口粥,妈妈总是在头天夜里就把各种豆子泡好,第二天再把种种食材倒入铁锅,添水、架火,待到锅里咕嘟咕嘟冒泡时,还要时不时地用勺子搅动着,慢慢地水分越来越少,它们相互融入了彼此的香味,经历两个小时的精心熬制,一锅热气腾腾的粥就熬成了。
我和妹妹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加上喜欢的白糖,听着妈妈讲腊八节的来历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据传,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挖开后发现是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他就把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喝,当时觉得比什么都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当年这种粥来,传令御厨用各色五谷杂粮煮成粥进奉,大宴群臣,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因而赐名腊八粥。
在北方,过腊八,还有腌腊八蒜的民间习俗。其实做腊八蒜非常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里,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待到除夕夜,将它取出来,热腾腾的饺子配上刚起坛的腊八蒜,可谓是一绝。
年复一年,腊八粥还继续喝着,腊八蒜还在继续泡着,我们能从这些传统习俗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那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回忆,象征了团结、亲情、吉祥、感恩等种种寓意,继承和传播这些珍贵的民俗文化,是我们纪念这个传统节日最重要的事情。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生活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