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0-12-16 15:39:29     作者:侯孟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霍州是远古人类的生存地之一,有人类生存,就会有生活用品遗留。霍州市汾河西岸陈村的断崖上曾采集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盆、陶罐和尖底瓶残片。至宋元时代,陈村成为了著名的陶瓷制造地,至今遗存六处元代作坊窑和一处明代烧窑。2006年5月,陈村以南的汾河西岸15万平方米的台地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霍州窑址。

霍州烧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群山环绕,汾水中流,资源丰富,分布于霍山麓的石英、长石是生产瓷器的主要原料,储藏于全域的优质煤炭是烧制瓷器的最佳燃料。

霍州窑址主要留存的建筑是作坊窑和烧窑。作坊窑是做坯和阴干半成品之处,也是储存成品的地方。作坊窑钻山而凿,安全、抗震、温度均衡。砌窑洞时用斧刃砖一圈一圈券拱,砖与砖之间互不咬茬。有的窑洞砖缝之间不抹石灰泥浆,仅靠砖与砖挤压,也很坚固牢靠。斧刃砖券出的窑洞,称为旋窑。历经数百年,旋窑拱顶的青砖仍然很难抠挖出来。这种作坊窑经济实用,反映了宋元时期中国北方独特的券窑工艺,表现出了霍州先民卓越的智慧。

烧窑是坯体煅烧、固定形状的地方。陈村烧窑高8米,直径15米,呈铁锅倒扣状,窑后立烟囱,窑前有一个通道口,装坯、取瓷品、烧火兼用。

霍州窑的装烧方法主要是支圈叠烧和支钉叠烧两种。支圈叠烧是器内底部有一圈无釉的支撑圈,把瓷坯放到支撑圈上,多件瓷坯相叠而烧制。支钉叠烧是瓷坯内有细小的支钉,支撑其他瓷坯,数件瓷坯相叠而烧制。

霍州窑以烧白瓷为主。白瓷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白瓷出土于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建的范粹墓,里面有白瓷碗、杯、罐及长颈瓶等。白瓷的出现和发展在陶瓷史上意义深远。它打破了自商代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代陶瓷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没有白瓷,就不可能烧制出后来的青花、粉彩、墨彩、红彩等彩瓷。白瓷在隋唐发展成熟以后,至宋代成为上品,被选为宫廷用瓷,其中定窑的瓷,最为精良。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古属定州,故名定窑。白瓷釉中有泪痕及竹丝刷纹,釉色白中微闪黄色。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剔花,纹饰线条清晰,是当时高超的刻模和脱模技术的产物。

成熟的烧制和工艺技术使定窑白瓷成为行业翘楚,全国各地多有仿烧,形成了山西平定、介休、阳城、霍州及四川彭县为主的定窑系,山西各窑统称为“西窑”。

在金元时期,霍州窑仿烧的定窑白瓷,胎白且薄,没有定窑坚实细密。釉为象牙白色,器里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无泪痕。装饰方法主要是印花,一般在内壁用凸起竖线将纹饰分为五或六组,如器物内心有涩圈,亦印相对纹饰。常见纹饰主要是花卉,有小朵花、小折枝花、小团花等。纹饰精细,制作工整,边角圆润,但很浅。大英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博物馆都收藏有霍州窑瓷器。

霍州窑隐藏在历史的烟云中,在典籍中只能寻得只言片语。明初曹昭《格古要论》霍器条云:“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晚明谷应泰在《博物要览》指出:“元时,彭君(均)宝仿定窑烧于霍州者,名曰霍窑,又曰彭窑。效古定折腰制者甚工,土骨细白,凡口皆滑,惟欠润泽,且质极脆。”

惜乎!霍州窑遗址虽存,辉煌却已成了谈资。如今,窑址在风雨中茕茕孑立,如再不加以保护,霍州窑只能湮没在史册中,切莫让博物馆中的霍州窑瓷器找不到家。

(作者系霍州煤电退休职工)


责任编辑:蒋晓宇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