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0-12-09 09:52:53     作者:南 方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少时读《回乡偶书》只觉得有趣,再读时颇为感慨,贺知章聊聊数语就把游子的辛酸和尴尬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是十七岁离开家乡的。刚到山西时,我满口的乡音,普通话不标准,常把“青砖”读成“青捐”,把“支持”读成“支次”,班上的女同学都不愿与我同桌。我发誓一定要讲好普通话。工作后,虽然我的普通话没人嘲笑了,却因为单位里带东北口音的人多,致使我的口音中也夹杂着一丝东北腔,经常有人问:“老家是东北那疙瘩的?”让我啼笑皆非。

2010年5月,同学们在宜兴紫荆宾馆聚会,大家让我说两句。因为离乡太久,我一开口,普通话就脱口而出。等看到聚会的光盘,发现我讲话时有人在用乡音说“下去吧”,我才感觉到当时的不妥。不是普通话在宜兴话面前另类,是自己一个宜兴人,回到故土怎么忘记了乡音呢?

乡音是什么呢?是根,是标识,是乡俗,也是文化。

自那以后,我又重新捡起乡音,抽空就用乡音和同学、发小聊天。再后来,我也时常回老家,和大家聚会、旅游。现在,只要回到宜兴,我就满口乡音,甚至还能说出“石叭哒一个紫凸罗块”等土得掉渣的乡音。

乡音无改,背后是对家乡的牵绊,亦是游子的执着。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工程公司)


责任编辑:蒋晓宇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