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这天,我们一行九人到陶唐峪游玩。未进山前,只看见山上的树木都秃了,满山遍野都是枯黄的颜色。待到走进山里,眼前清澈见底的溪水、两旁雄奇伟岸的山石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真是“山枯树秃疑无景,水清石雄有奇观”。秋末冬初的陶唐峪,虽然少了“天然氧吧”的绿色外衣,但它的“奇峰、丽石、清水、幽谷”依然不负“四绝”之名。
随着山势起伏,这里的溪水在每一个有平台的地方都有一个较大的深潭,在每一个有落差的地方都有一条美丽的瀑布,在每一段较平坦的地方都有一段曲曲弯弯的溪流。
娥皇女英洗浴的“仙女池”,潭底壁石被仙女们的胭脂染成红色的“胭脂池”,还有五池相连、五池藏五龙、池池居龙王的“五龙池”。每一处池水都清澈透亮,如果是夏天,我一定要掬一把水品尝它的甘甜。
这里瀑布很多,走一段石阶就能遇见一个瀑布。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独自成景,有的合二为一;有的细如玉带,有的阔如披帛。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水花飞溅如利刃出鞘,入水有声如龙吟虎啸。
池美瀑美溪流也美。溪水清清无一丝杂质,壁石悠悠有如画纹理。五龙池的壁石布满彩纹,或似天女散花,或如敦煌飞天,或像龙飞凤舞,或若云卷浪翻。路遇鸳鸯潭、犀牛石、水帘洞、虎头石,我一边看一边叹:大自然咋就这么神奇,鬼斧神工到底是谁的神力?
陶唐峪可不止水清、石丽,它还有两个特色,那就是山雄、谷幽。就像水傍着石,石托着水一样,它的山与谷也密不可分,山相依则谷狭,山相抱则谷曲,两山远远相望则谷阔。
进入陶唐峪不远,可以看到两座特立独行的山崖。右侧山崖陡峭高耸,形成一个大弧圈,左侧山崖突兀伸出,直插弧圈内。两崖若即若离,似合似分,不由联想到即将出征的将士和自己的爱妻不舍别离,又不得不别离,于是形成了一段狭窄的弧形山谷,这便是著名的“曲水弧崖”。
由大沟叉瀑布北面拾阶而上,到达“抓岭”后回首南望,便可饱览五子峰的秀丽景色。五峰东西排列,由西向东,一峰高过一峰而间距相当,似同胞五兄弟在并肩远眺,山谷里的风把他们的悄悄话传送到彼此的耳中。有峰便有谷,一峰伴一谷。秋末冬初,山谷里的树叶已凋零,树木仍茂密,如若落雪一定是银装素裹,如若打春则必是翠绿欲滴。
行至山谷深处,踏上铁皮铁棍铁支架的人工桥,就到了游客常为之慕名而来的“幽谷一线天”。这里的山亲密相依,两侧似斧劈刀削的悬崖如情人般深情对望。这里的谷狭窄曲折,谷底溪水流淌的最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记得井底之蛙曾以为天只有头顶的圆圈那么大。假若谷底也有蛙抬头望天,怕是要以为天就只有头顶上的线那么窄那么长了。
看过石,看过水,看过山,看过谷,你以为秋末冬初的陶唐峪就只有这么些吸引我们的地方了吗?不,还没有说完。还有最重要的人没有说到呢!说到人,你可能会惊讶,难道立冬这天有什么大人物也去了陶唐峪?非也,非也。我所说的人,可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一起游玩陶唐峪的九个人。
我们彼此并不完全相熟,只是相同的徒步爱好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有些人才是第一次见面。相见即有缘,相识是朋友。一开始,彼此不相熟的人之间还略有生疏。不过十来分钟后,当我们来到一处瀑布前,为彼此拍照留念时,我们的关系就拉近了。
有人入景,有人拍照,有人在拍拍照的人。拍过了你,拍过了他,最后再拍个她她她。时间充足,山谷水石又都很美,我们不着急赶路,看哪里入眼就在哪里停留。瀑布前、水潭边、悬崖下、谷口处,与太阳合个影、与山峰合个影、与落叶合个影、与大树合个影。一起研究怎样的角度更好看,怎样的姿势更亮丽。用破洞的树叶制作框中人,用另一部手机制作画中画,又或借太阳的光辉拍摄人与光的和谐,然后同款复制,人人有份。尤其在拍集体照的时候,我们有导演,有策划,还有小窍门,动作手势站姿也都尽可能做到更好看。
午间吃饭,是人与人的距离最容易拉近的时候。我分你一勺菜,你分我一块饼,有人给大家烧水,有人给炉子挡风,还有人专门插科打诨,逗大家乐成一片。我在吃饭前不小心把脚扭了,一屁股坐在石凳上再也不想动。那边石桌上的朋友带了好几道菜,她再三邀请我过去吃菜,我迟迟未动,于是她就热心地拨了一些菜放到我面前的石桌上,还说:“既然你不想动,就给你分些过来,吃完那边还有。”一句话说得我的心暖暖的。
一句暖心的话、一个帮助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让人体会到他人不求回报的关爱——这就是我爱上徒步的原因之一。
心中有景处处景,哪管春夏与秋冬。
(作者单位:山西焦化销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