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华路是离我的单位和小区最近的一条街道了。从儿时起,我便穿梭在这里,熙攘的市场,安静的学校,变换的建筑和面貌在不断刷新着岁月的痕迹,一晃也已四十年。每到深秋,裕华路两旁的柿子树上就挂满了柿子。它们三五成群,相互簇拥,在柿叶的呵护下,慢慢地开始散发出香甜的味道,柿子熟了。
柿子是秋季的美食,甜醇涩美,吸吮之间,柿肉已滑入喉头,口齿留香。而对于我,与其说是馋柿子的甜美,倒不如说更怀念岁月的记忆。
记得那是1986年,我小学四年级开学后的第一周。虽然刚刚放完暑假,可玩心仍然不减,我和小伙伴们盯上了裕华街两旁的柿子树。9月初,树上已经结满了柿子,不过还未成熟,青色的柿子看上去硬邦邦的。
“我妈说,柿子摘下来,放在罐子里捂上一个星期就能吃。”
“真的?”
“嗯,真的!”
半信半疑间,小伙伴已经开始爬树摘柿了。
那时候,物资不像现在丰富,水果就更少了,秋天里的水果只有葡萄和柿子。当时的柿子树有专人看管。我们几个人有的爬树摘,有的盯梢,我负责收集摘下的柿子。
“嗨,干啥了!”远处传来了一声斥责,我们一看,有个大人急匆匆地向我们走过来。
“跑!”树上的小伙伴跳下来,我们撒开脚丫子就往小区里跑。我拿衣服包着摘下的柿子,始终舍不得扔。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小心翼翼地把七个柿子塞进了罐子里。
捂了整整一周,柿子果然熟透了。我兴高采烈地把柿子拿到学校,和那晚行动的小伙伴们美美地吃了一顿。
现在的柿子树没人看管了,可我再也提不起摘柿子的兴趣。前不久,我独自散步,偶遇了一家三口在摘柿子。爸爸拿着采摘的长杆,孩子抱着小塑料桶,妈妈把摘下的柿子递给孩子,一家人看上去很开心,尤其是孩子,嘴里还一直数着数:“八个,九个了……”
看着柿子,我一时想吃,跑到市场买了几斤,味道依然甜美,不过,吃完后总觉得差一点点味道。
可能,柿子没变,变了的是我。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洗煤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