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经18年了,我也从激情澎湃的青年步入了老成稳重的中年,虽然期间由于工作调动中间出现了几年断档,但心中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始终如一。
我的初始学历很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这个职业需要较高的文字功底和文学涵养,我只好慢慢学习。在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一点点、一步步融入到这个职业中。从第一次熬夜写完稿件却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现在能得心应手地奋笔疾书;从第一次与被采访者沟通时南辕北辙的尴尬,到现在灵活自如地采访问答;从第一次拿起照相机不知道如何更换胶卷,到现在能熟练构图、抢抓新闻瞬间……这一路走来,我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荆棘,有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一名老兵,今天我想把多年来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做的是企业宣传工作,重点是宣传党和企业的大政方针,引领广大职工向着企业制定的目标勇往直前。要想准确把握,首先要多和领导沟通。领导的信息量和信息渠道比我们丰富,他们能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方向,会提供许多工作思路。思路枯竭时,他们可以指点迷津,让我们豁然开朗,拓宽写作思路,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和分析事情、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我们还要多与编辑沟通。编辑在修改稿件时,会提出很好的意见。在作品发表后,要对自己的稿件回头看,找出为什么要这样改的原因,便于下次改正。
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一定要脚踏实地,多跑工作现场,多与一线职工交流,他们有许多经典语言和接地气的工作思路,会给我们很多创作灵感。当你采访到位了,思路理顺了,稿件就基本成形了,下笔就会有文思泉涌的感觉。好作品都是改出来的,一篇稿子要不厌其烦地修改,不断发现不足,几次修改下来才能创作出比较成熟的作品。新闻宣传是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互交织的工作,需要强大的工作转换能力和跳跃式的思维,工作中要多和被采访者交流,深挖新闻点,提升新闻敏感性,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熟能生巧。
从事新闻写作,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我刚开始写作时,看到优秀作品就心生羡慕,为何自己就没有这样的文笔?那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够,词汇量少,阅读的好作品不多,没有知识积累,所以写出的文章像白开水,没有吸引力。为了尽快提升文化素养和写作水平,我开始看一些党报党刊、主流媒体发表的文章,读一些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背诵一些古代、近代的诗词美文。随着文化素养的提升和词汇量增加,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掂来、一气呵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多读书还会有额外的收获。外出游玩时,当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就不仅仅只会说“这景色真好看了,真美”,而是会引经据典,身处大漠时吟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漫步在秋天的山林中读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流连在南方小镇会感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偶遇山花会吟诵“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旁人心生羡慕,自我感觉也很好。
新闻宣传工作责任重大,人们常说选择了它就意味着与奔忙和汗水相伴,但这个职业也是精彩的,你采访的对象就是你奋进的动力,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
(作者单位:山西焦炭党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