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0-07-22 10:26:25     作者:葛东兴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事有两面,话有两说。好话人人爱听,恶语人人讨厌。可话要怎么说,还真是门学问。都是吃败仗,说屡战屡败就显得窝囊十足,说屡败屡战就显得勇气可嘉。

同样一件事,一个说,神父,请问我看圣经的时候能不能吸烟?神父自然大为光火,一番训诫。另一个说,神父,请问我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读圣经?神父一听大加夸赞,好同志,吸烟都不忘读圣经。这是小聪明。

说话像门艺术。一般情况多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顺耳的,多是奉承话。

关二爷有天遇到个卖高帽的,叫到近前横眉怒斥:你们这些人,阿谀奉承,巧舌如簧,毁人误事,可恶之极。卖高帽的跪地求饶:小人也不想这样,可世间俗人太多,都想听些好听的奉承话,能有几个如您一般刚正不阿,大义凛然呢?关二爷一听也是,便放他一马。这人出门不远,心中一乐:又卖掉一顶高帽。看来,高帽子人人都乐意戴。

李世民曾开门纳谏,使得犯颜直谏的魏征留下美名。却在魏征死后,掘了人家的墓。大概还是气不过。

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句话不对头,脑袋轻易就得搬家。朱元璋吃饭吃出根头发,气冲冲传来御厨就要问罪。幸好这御厨机灵,拿到近前一瞅:皇上,这并非头发,是龙须啊!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原来是我的胡子掉里面了。我是真龙天子,朕的胡子岂不就是龙须?御厨一句话,救了自己一条命。

南齐皇帝萧道成跟王僧虔比书法,写完以后故意问:咱俩的书法,谁是第一?王既不肯说违心的话,也不敢说得罪的话,眨巴了几下眼睛,说道: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落了个皆大欢喜。

纪晓岚,铁齿铜牙,有次袒胸露背更衣不及,藏在龙椅下躲乾隆,藏了半天见没了动静,便高声发问:老头子走了没?正被乾隆听到,要问个究竟。纪巧言辩解: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把乾隆夸了个浑身舒坦。若没这点口才,怕是要因言获罪,吃不了兜着走了。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因替人求情而被弘历破口辱骂: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这句恶语,够他记一辈子了。

然而,相比之下,人称天下读书种子的方孝孺结局就更加悲惨。篡了侄子皇位的朱棣让他起草即位诏书:这事儿,非您不可!方誓死不从,掷笔于地,正色道:死就死了,绝不起草。结果,自己被车裂于市不说,还被诛了十族。当然,这已不是说话的事,而是气节的事了。可能会说话的大有人在,有气节的就寥寥无几了。

有人打小就会说话。话说王安石的儿子自幼聪明,几岁的时候被人问:这笼子里的动物,哪只是獐,哪只是鹿啊?小王实在也搞不清,但他思忖一二脱口答曰:獐边是鹿,鹿边是獐。这番巧答,令人叫绝。

这样聪慧的孩子都是人精。以前的解缙、徐渭都有过智答妙解的故事。孔融让梨时才四岁,十岁的时候去拜谒名宿李膺,谎称亲戚之名得入府中。李戏问:你说咱们是亲戚,咱们是什么亲戚啊?孔融从容而答:我的先祖孔夫子曾拜您的先祖老子为师,因此,我和您是世代通好啊。众人无不称奇。可座中一人不服,奚落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大了未必成器。孔融一听,顺口就怼了回去: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我猜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那人弄了个脸红脖子粗。

一般人没有他们这股机灵劲儿,说话得罪人便很正常。

有个故事最广为人知:有人请客,来了张三李四王五,独不见赵六。这人着急,顺口便说:马上就要开席,该来的还不来。张三吃了味:难道咱是不该来的?甩甩袖子走了人。这人更急,又说:唉,要搞哪出嘛,不该走的又走了。李四听出话音:噢,搞半天咱才是该走的,走呗,何必自讨没趣。这人愈急,跟王五抱怨:这怎么一回事啊,我又不是说他们。王五终于坐不住了:咱怎么这么笨呢,一直是在说我啊?王五拧着身子一出门,正遇上急匆匆的赵六进了门。这人抬头一见,又是恼火又是埋怨:哎呀,你来的可真不是时候。本意是说,你可把我害苦了,把人都得罪光了,早点来不就啥事没有嘛。可赵六一听,愣了:不是时候?可不是嘛,人家大办喜事不欢迎咱,咱凑个什么热闹。一扭头,也走了。

这是典型的不会说话。

还有一种不会说话是因为不明就里。妇人老伴仙逝,邻家在外工作的小伙子难得回家,见了她先打招呼:大娘啊,怎么您一个人遛弯,我大爷呢?老妇不好直言:你大爷走了。小伙子没听明白:走了?去哪了?老妇只好又回他:出远门喽。小伙子是真的不灵光:出远门,我大爷真自私,咋没带着您去呢?

中国话就是这样,为了避讳,总爱换个委婉的说法。这样含混其辞,自然免不了闹笑话。有人打电话找朋友,可惜这朋友刚从八楼的人事部调到七楼市场部。朋友的同事好心告他:哦,刘君啊,已经不在人事了。这人一惊,惋惜道:不在人世了?上周才见的面,怎么说走就走了。走的这么急,也没来得及送他。电话那头回他:你可以去下面找他啊!这人听了,惊出一头汗。

委婉害死人。可人们图吉利,都喜欢换个说法扭转乾坤讨个好彩头。胖了叫发福,瘦了叫苗条,受了伤叫挂了彩,破了财叫免了灾。饺子破了,不能说破,要说挣了。明明摔碎了盘子,还非要说岁岁平安。贴个对联也不让人说高低,低了惹晦气。长辈便交待:我在上面贴,你可看着点,贴高了就说发财,贴低了就说高升,吉利。但居然贴得不高不低正正好,小辈便高呼:贴得正好,不发财也不高升。这话,真能气死老人家。交待半天,还是不会说话。

当然,也有会说话解尴尬的例子。众人挤公交,突然遇到个刹车,后面的长者不小心撞到身前的美妇身上,美妇以为老人家借机吃她豆腐,撇嘴吐出两个字:德性。长者也不恼,轻松对了句:不是德性,是惯性。一场即将爆发的舌战烟消云散。

有人没这样的好脾气,张口就是满嘴的火药味。两人排队买票,眼见得没了人,前面的还心不在焉四处打望不向前走。后面的就急:等死啊,瞅什么。前面的一听,不服气,回一句:赶死啊,急什么。答得也巧,可这样说话,真是找不好活。

恶语伤人,好话暖心。

我一直记得早些年一位司机师傅说的一句话。那时,交通不便,从单位回家得蹭车。坐上车,风驰电掣,两个小时就到了家。进了城,怕师傅心里不情愿,便主动对他说:到了哪哪,顺便把我放下。

这师傅一听,脱口而出:不是顺便,是直达。

我一听,心里忽地一暖。夸赞他会说话。他回道:不是会说话,是心里话。顺便,是捎带、顺路、顺水人情。但直达就不一样,是用心、特意、专门。不是会说话,可不是专拣好听的说,是心里话,由内而发的,真心实意的。

我小时候不但调皮,且不知从哪学会了油嘴滑舌。父亲有个乐器师傅,是个盲人,来家做客。我欺负这个伯伯眼盲看不到,就偷偷走上前,一把打掉他手里的烟。父亲自然恼火。我一急,赶紧自辩:怕烟头烫了伯伯的手。一句话好歹免了一顿打。

又一次,在屋外吃早饭,正值冬天,邻居来串门。大人们自然要客套,请邻居吃刚蒸熟的热红薯。邻居识礼,自然推辞,我在一旁多嘴:不吃您也拿着,大冬天,拿在手里暖和。这下邻居不好意思了。

那年去上海朱家角,有作画卖艺的,便请他给女儿画像。讨价中,画师说,现在纸张太贵,没法便宜啊。我便接过话茬:纸不贵,贵的是你的手艺啊。这下,他也没话好说了,大概心里还有些得意。真是欲成其事,何患无辞。

高官下访,地方领导以野生保护动物招待。高官面有疑惑,下面的赶紧解释:山上滚下来的,不吃可惜了。高官顺坡下驴:怎么,我一来,你们这儿的野生动物就纷纷跳崖啊。听的人呵呵一乐,却可怜了那些动物。

这个故事更远一些的版本在唐朝。武周时期,女皇下令,禁杀牲畜,禁捕鱼虾,还派宰相娄师德下访巡视。结果,在地方接待他的宴席上先就上了一盆羊肉,娄纳闷,地方官员赶忙解释:这羊非我们所杀,都是狼咬死的。娄即不加追究,坦然食之。后又上了一盘鱼,官员还是那套说辞:这鱼也是狼咬死的。娄久居官场,一听,笑着说:怎么这么笨呢,鱼嘛,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才对。于是乎,一堂和气,鱼羊进肚。

欲脱其罪,也是何患无辞。

同样的事,换在杨震身上就是两样。被他举荐过的一位官员要贿他银两,杨震坚拒不收: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那人以为他假客套:夜静更深,无人可知。这才有了杨震那句流传后世的名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

言为心声。智者常出妙语,勇者常出壮语,污者多出秽语,狂者多出妄语,痴人总说梦话,傻人总说呆话。襟怀坦白、本性纯良、心底无私,说出的就是肺腑之言、金玉良言、慷慨之辞。心有杂念、心术不正、心怀不轨,说出的定是些花言巧语、甜言媚语、馋言佞语、流言蜚语。

会说话真不容易学,有志者可以向有名的文学家、外交家和新闻发言人学学。其才思之敏捷,应答之自如,思维之缜密,言谈之妙趣,语中之机锋,足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可与其说学说话是门艺术,不如说学做人才是根本。再巧妙的话也比不上一句出自肺腑的真心话。

巴金坚持“讲真话”,季羡林也主张“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易中天教给人们一个讲真话的办法:套用康德的话“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如果你觉得这个真实是不可以说的,你就不说,然后假话你也不说,剩下的还全都是真话。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贺西矿)


责任编辑:蒋晓宇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