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0-07-17 14:27:42     作者:郭文惠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周六,全家人欢聚一堂,为“90”后老父亲过生日。老人家戴着生日帽,接受着孙辈们轮番的亲吻和祝福,享受着天伦之乐。近十年来,每逢父亲生日,一家人像迎接重大节日一样聚在一起,这一刻已然不仅仅是庆生本身了,而是它所承载的敬重与感恩之情。

他是我的公公,我生命中的另一位父亲。

此刻,重新打开草稿敲起键盘,让思绪肆意流淌,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文字来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敬意。

写写父亲,这一想法其实在我心里已酝酿了许久,甚至上次想要完成时,原始草稿竟是在2017年的文件夹内找到的。细细思忖,一是“拖延症”作怪,再者是总觉得自己还不能用贴切的、恰当的文字充分表述这份感情。在如此特殊的2020年,我们都竭尽全力照顾好自己,守护好家人。我们读懂了生命的脆弱,也更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原来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来日方长,唯有做好当下。

岁月流转,应该是三年前的一次偶然,歌手李健翻唱的一首《父亲写的散文诗》让我内心倏然一振。歌曲通篇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只是最真实的生活场景的描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娓娓道来和平铺直叙的故事陈述感染了我,循环播放,百听不厌。朱自清的《背影》中所刻画的步履蹒跚的父亲让人动容,而这首歌中演绎的父亲则更接近我的父亲。

眼前的父亲已如歌中所描述的一样“犹如一张柔皱的报纸”,九十载光阴在老人的面庞上留下了沧桑的印迹,曾经挺拔的身躯因工伤和岁月的侵蚀已佝偻如弓,腿脚也不再灵便,每走一步都会发出鞋子磨擦地面的“沙沙”声,用“挪步”形容恰如其分。

就是这位平凡质朴的老人用他毫无保留的付出和丝丝入扣的温情书写了一篇充满爱的散文诗。

1952年,二十岁出头的父亲满怀憧憬只身来到西山矿区,成为一名煤矿工人,随后的十几年里,这个家庭陆续迎来了七个子女。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父母开荒种地、自力更生,靠着不辞辛劳、护犊之情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把这个家经营得和睦温暖、蒸蒸日上。

1964年5月,父亲在一次矿井事故中伤及腰椎,在医生断定他会终身瘫痪的情况下,他并没有被击倒,而是以顽强的意志捱过了那次劫难,挺起了不再直立的脊梁。我常常想,眼前的父亲是积蓄了多少能量,才能保持处变不惊的淡然,他饱经风霜,却将深厚的爱如春风细雨般悄无声息地浸润和滋养着周围的一切。

作为丈夫、父亲、祖父,他是担当的、包容的、深爱的、细腻的。

父辈们的爱情大多是内敛的、含蓄的,也是持久的、平淡的。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近二十年了,记得婆婆在世时,我时时处处能感受到老父亲对她的关爱、体恤和包容,总之,在我有限的定义和理解内,一个丈夫对妻子应做到的事情,他几乎都做到了,为此我还曾打趣父亲说,他是我的“梦中情人”。

人们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看着公公婆婆两人相扶相携、岁月静好的模样,不免期望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能这般。我深知,他们在琐碎的柴米油盐中一定也有过争执、有过分歧,但经过时间打磨,留下来的只有无条件的温情和大不同之后的大同。

因为子女多、家务事繁杂,婆婆的性子自然急躁,做事情不免会忙中出乱,退休后的父亲就成了婆婆的“助理”,炒菜时是不是打开煤气又去干其它活了、水龙头有没有关、晚上门窗是否锁好等等,这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都被父亲的细心避免了。直到现在由子女轮流陪伴,父亲仍然会在晚上睡觉前去厨房检查一遍,把窗户关好、饭菜分类归整好,到冬天,为了防止窗户结冰,他还要用长棍裹上毛巾把玻璃上的水气全部擦干……

记得婆婆生病期间,每次输液,父亲都会静静地守在她身边,怕她无意识地乱动,父亲会一连两三个小时轻轻牵着她的手,并时时关注液体变化。后来,在婆婆卧床期间,她希望时刻有人陪伴,可儿女们很多时候抽不开身,这些早已被父亲所洞察。为了缓解婆婆的焦虑情绪,给她足够的安全感,父亲常常侧卧在婆婆身边,将手臂轻搭在她身上,并保持这种姿势很久很久,像母亲安抚熟睡的婴儿一般,其实老人的腰疾是无法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的。我想,这就是相伴到老最美的样子吧!

也许父亲并不伟岸,但他的爱是宽厚的。每每听到哥哥姐姐说起他们成长中,父亲为家、为孩子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我总能感同深受,用爱滋养的孩子的精神世界无疑是美好的。哪个孩子的童年没有对家长耐心的持续“挑衅”,哪个孩子的青春不会触碰家长容忍的“底线”,但是在这样的大家庭里,父亲居然从未打骂过子女,也没有抱怨过境遇的艰难。据家人说,父亲年轻时是抽烟的,后来家里人口越来越多,经济拮据,为了减少开支,他果断戒了烟,而且一次戒烟,一辈子不抽。我想,在他生命中为爱、为责任舍弃自己的不止这一项吧,且不论此举的伟大,只谈内心的坚定。

有时候,我无法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指引父亲,让他散落周围的尽是爱与宽容。

孙辈们谈起父亲,都会说起他的背。虽因腰伤,父亲无法直立地抱着孩子们,但他们小时候却是趴在爷爷弯弯的背上长大的。二姑姐女儿读高中期间在父亲家暂住,每天中午,父亲怕外孙女午睡迟到,总是等着上学时间到了叫醒她,并目送她出门后自己才肯休息。

人间烟火,百姓生活。父亲总能在油盐酱醋中,让我们体味到生活的甜。父亲不擅长做饭,但他会提前把土豆、萝卜等带泥土的菜洗好一小筐;父亲炒菜不拿手,但他会保证葱、姜、蒜等随时取用。记得我们和父母住在一起时,每天在我下班前,父亲都会将煮饭的东西全部备好,我只需当“大厨”即可。饭后,他还总抢着洗碗,担心我们太辛苦。记得那时我上夜大,晚上10点左右才能到家,冬天从末班车上下来,寒风中的路灯下,总能看到老父亲微曲的身影。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90”后的老父亲仍闲不住:酷夏会给流汗的儿女摇扇,秋天会分捡收获的花椒,冬日会敲碎杏核收集盘中美食,春暖花开时也会搭乘轮椅踏青赏景,偶尔还会从一楼爬上六楼舒展一下筋骨,顺便在家人微信群里刷个屏。全家老少依然惬意地享受着出门前老人那句“拿好手机和钥匙”的温馨提醒。

洋洋洒洒,竟还是纸短情长……

(作者单位:财务公司)

责任编辑:芦少华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一线天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