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爱。爱,可以让万物蓬勃生长;爱 ,可以让世界和谐;爱,更可以让残缺的身体变得健全。在西山福利厂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处处充满了爱,处处印证了这句话。
这里是残疾职工实现梦想的家园。在一些人心里,残疾人只能是家庭的负担,对社会没有什么价值。但在西山福利厂,这里的景象却与人们的惯性思维大相径庭,残疾职工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奉献着汗水和心血。在缝纫机前,她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在印刷车间,她们装订着一本本精美的书籍;在衬衣车间,她们熨烫着一件件时尚的衣物……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景,这与西山福利厂这个温暖的集体是分不开的。为了践行建厂的宗旨,福利厂把培养残疾职工、提升残疾职工的技能作为主要工作来做。一次次的培训、手把手的指导,使残疾职工的技能不断提升,她们也因有了技术,找到了方向与尊严,实现了人生价值。
这里是残疾职工实现精神追求的高地。 残疾职工与普通人一样,不仅仅追求物质满足,还追求精神享受。西山福利厂积极加强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提升职工的精神情操。他们建立了健身室、图书室,定期组织各种文化讲座、文体活动,愉悦职工身心,增进情感交流,更促进了企业精神的传播。这里,涌现出了一批在矿区文艺界较有名气的艺术人才以及王自英等体育明星。
这里是西山煤电福利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是残疾职工建功立业的平台。如果说在建厂初期,是为了实现矿区残疾人就业的初步目标,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山福利厂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各种现代化装备、现代化的厂房、先进工艺不断引进、建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市场版图不断拓展,企业的销售收入、经济效益不断增长,而这离不开职工的无私奉献。
这里更是党对残疾职工关怀的体现。在西山福利厂发展的几十年里,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对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从优惠政策到资金支持、从技术引进到人才引入,积极协调帮扶。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更是党的伟大的体现 。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西山福利厂将一如既往关爱残疾职工,与她们一道同行,将“大爱无疆”写在西山矿区!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福利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