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到我的家乡——大同市云州区考察当地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这让我想起了儿时在家乡摘黄花的乐事。
记忆中的家乡美在天空中,湛蓝的天空蓝得迷人,像一块空灵的水晶;美在小溪里,乡村的小溪叮咚流水,像一首欢快的乐曲;美在田野中,无边的田野上盛开着美丽的花,像一朵朵金色的麦浪。
云州区是闻名全国的黄花之乡,当地种植黄花的历史悠久。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其颜色鲜黄、角长肉厚、脆嫩清口,它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因为黄花耐旱、易活,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有保障,所以大部分村民都以种植黄花为生。每年7月前后,黄花进入盛产采摘季,人们便开始了忙碌的采摘工作。采摘黄花很有讲究:采摘时间太早,花蕾还没有长好,分量轻,质量差;采摘时间太晚,花蕾会裂开,产量低,品质差。为了节约时间,村民们一般会分时段采摘,在天还未亮时先摸黑采摘已成熟的,待天亮后再重头看一遍,有没有漏采的黄花。
暑假时,我跟随爷爷、奶奶回过几次老家。清晨,太阳刚刚露头,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地上的鸡群门前觅食,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缕缕炊烟。人们吃过早饭后便开始摘黄花。
我们沿着乡间小道来到了黄花田。田地里黄澄澄的,很是好看。爷爷告诉我:“采摘黄花一定要轻轻的,不要抽丝,要爱护好每一朵黄花。”虽然我采摘的时候很是小心,但偶尔还是会损伤到它们。
中午,我们带着采好的黄花满载而归。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大大的灶台,专门用来蒸黄花。我与奶奶将黄花放在大笼屉里铺平,上锅蒸。爷爷把屋顶、院子打扫干净。待黄花蒸好后,我们将黄花排好晾晒。晒干后,黄花便可装袋售卖。夜里家家户户的灯火衬托出村子的美丽和宁静。虽然劳作一天很是辛苦,但在村民的眼里,堆满院落的黄花早已变了模样,变成了家里的种子和化肥、孩子的学费、妇女的衣裳、男人的旱烟。黄花就是大家的希望。
近年来,黄花成为了各村脱贫的当家花旦。黄花不仅可以当作蔬菜食用,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它为原材料制作的黄花饼、黄花酱、真空冻干黄花深受大家的青睐。每年六七月份黄花盛开的时候,许多城里人前来观赏。黄花已成为了乡亲们的致富花。现在的家乡,街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黄花种植园全部配套水、电、路、晾晒场地。小黄花已经成了大产业。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疫情防控的艰难形势下,希望老乡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用小黄花在发展的道路上蹚出一条金光大道。
(作者单位:山西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