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报道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资讯 » 动态报道 »
发布时间: 2020-10-28 17:32:14     作者:王霞 卢柯南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今年86岁高龄的王蕴禄坐在沙发上,忘我地哼唱起来。老人难掩骄傲地说,电影《地道战》中“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是他们当时抗日的真实写照。王蕴禄这一生,参加抗日儿童团、考军校、参军入伍、抗美援朝,虽然近些年的很多事已记不太清,但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老人仍记忆犹新。

 

图为王蕴禄老人。  卢柯南 摄  

“我们家是堡垒户,那时家里总有人来,开会讨论怎么打鬼子,还给与日伪关系密切的保长做思想工作。我们兄弟姐妹九人,当时三哥是县大队的,后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四哥是青年抗日积极分子,我排行老五,参加了儿童团,平时主要负责站岗、放哨、送信以及协助监视日本鬼子的动向。夜里还会爬上高高的房顶,用自制的铁喇叭广播宣传刘邓大军胜利的消息……”回忆起家人及自己的抗战经历,王蕴禄很自豪。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调防河北衡水为抗美援朝参战做准备,并从河南、湖南、江苏补充了2万多名新战士,刚从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毕业的王蕴禄就是其中的一员。“我是4月份去的,去了之后就立即投入到了训练当中,学习了射击、投弹、刺杀、爆破、伪装等内容,还有专门的指导员对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我们了解朝鲜前线的情况和朝鲜人民的生活习惯,增强了我们赴朝参战的信心。”

1951年9月3日,第23兵团由河北景县驻地出发入朝,担任朝鲜境内泰川、院里、南市3座机场的修建与后方警戒任务。9月18日,王蕴禄所在的部队克服了语言不通、道路生疏、敌机轰炸干扰等困难,按时到达了自己的施工工地——泰川,受到了朝鲜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

“朝鲜人民看到我们来十分高兴,因为知道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都特别热情,有的非要把自己的房子让给我们住,有的把开水和饭菜送到我们驻地,但咱们部队纪律非常严明,决不能打扰老百姓,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最初驻地的房子不够住,老百姓坚持让我们到家里住,我们盛情难却又不能违反纪律,就每天等老百姓睡着后才回去,睡在他们的屋檐下或者周围空地上。至于吃的喝的肯定是坚决拒绝的,因为他们自己也缺衣少食……平时我们也会帮助老百姓抢修房屋、收种庄稼,彼此之间的关系特别好……”70年时光荏苒,回忆起当年与朝鲜人民的浓浓鱼水情,王蕴禄仍历历在目。

到朝鲜的第二天,部队正式开工修建机场。战士们一无经验,二无技术,三无图纸,四无机械作业,还缺乏材料,同时面临时间紧迫、敌机轰炸袭扰等诸多困难,部队决定夜间进行抢修。“施工现场就是战场”成为部队将士的行动口号。王蕴禄回忆:“当时部队的领导干部都是深入现场就地指导,同大家一起挑砂石、打水泥。指导员们鼓励大家‘多挑一担砂石,多打一块水泥板,就是射向美帝国主义的一颗子弹。’”“虽然困难很多,也很危险,但我和战友们的劳动热情和战斗意愿都特别高。因为白天敌机贴着地皮轰炸,我们刚一露头就被轰炸个不停,所以我们每天都是太阳刚下山的时候开始上工,干上整整一夜,十几个小时,到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再回去,大家都是争分夺秒地干,就想赶紧把机场建好。”

经过艰苦奋斗,南市、泰川、院里三座机场先后提前修建完成。虽然第23兵团没有上阵杀敌,但是三个机场的成功修建,为托起祖国银鹰痛打敌军创造了先决条件,也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朝鲜政府的表彰。

回国后,王蕴禄先后在69军作训处、军司令部和重庆通讯技术学校、404团、核工业部711矿任职,后于1983年到西山煤电马兰矿参加工作。在新中国建设发展的伟大进程中,王蕴禄始终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为身边人员的榜样。

 


责任编辑:蒋晓宇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