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5-10-29 12:32:46     作者:郭斌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褪去酷暑的炽烈,告别烦躁的蝉鸣,迎来了枝头硕果累累。和煦的阳光透过泛黄的秋叶,洒在广袤的大地上,仿佛给万物披上了一层轻柔的金纱。又是一年九月九,重阳佳节如约而至,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气息,时间在这一刻似乎慢了下来,带着几分淡淡的忧伤和无限的思念。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登高兴于汉代,而盛于唐。每逢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登山、赏菊、喝菊花酒,以祭拜祖先、庆祝丰收。南朝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述了这样一则传说,解释了重阳节登高习俗的起源: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方士费长房游学四方。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会有大灾降临,速速通知你家人缝制布囊,囊内装上茱萸,将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依言而行,九月九日举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归来,家中鸡犬牛羊全都暴死。费长房得知此事后说:“这些家畜已经代你家人受灾了。”吴均写道:“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本是传说故事,却成了后来重阳佳节登高饮菊花酒习俗之滥觞。

由于骚人墨客以此俗为雅事,纷纷效仿,从而使其演化为文人的节日,吟诗作赋也就成了重阳节重要的内容。无数文人骚客满怀情思,在重阳节留下精彩的篇章。它们写尽了秋思,写尽了人生。王维所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给重阳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流露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让人读来无不动容。

“明月清风诗满案,好天良夜酒连车。樽前远韵轻盈菊,醉后分题烂漫书。”宋代诗人许月卿所作的《次韵云岩》生动绘就了宋朝人在重阳佳节举家登高、赏菊、饮酒、赋词、吟诗的鲜活画面。重阳糕、茱萸佩、菊花酒,这一道道重阳佳节的风景,编织了多少身处异乡漂泊者的思乡之梦,迷醉了多少游子之心,勾起了游子们几多乡愁。

重阳,这一古往今来的郊野聚会宴赏时节,为离开乡土的人们提供了梦寻故土的憧憬。它宣泄了思乡人的抑郁情感,抚慰了旅行者悬浮的心灵。重阳又是传统的祈寿之节,人们在感伤的同时并没有失去对新生活的期盼。它为眷恋生活的人们开辟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如今,重阳以其特定的人文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感动于山海难平的思念,见证了离别后的真情,更要体味其豁达的处世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重阳节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守住这份亲情与责任,让爱的火焰在心中绽放。我希望能够延续那份温暖,将对长辈的敬爱传递给我的孩子,让他们也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无论经历怎样的沧桑,风景依旧绚烂,时光仍然静好,愿岁月伴你安康。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愿把思念的词句化作祝福,穿越时光的河流,送给那些在记忆深处的人,希望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我此刻的挂念与祝福。“更上高峰尽高处,黄花新酒醉重阳”,我将带着这份情感,让爱的纽带更加牢固,让温暖在人间延续。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临汾公司)

责任编辑:贾文颖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