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1-10-29 09:53:45     作者:阿杜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秋天,踏着成熟稳重的脚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蓝天白云下,丰腴的体态显得喜庆,谷子羞涩地埋下了头,玉茭显摆别在腰间的棒子,向日葵端着一张大脸,乐呵呵地朝着太阳微笑。

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看见眼前长势喜人的庄稼,总算圆了他们心中的期盼。

年年有秋,岁岁不易。春天的时候,备种、施肥、耕地、播种……老人们都不想空下任何一块能种的地。把能种的地都种了,已然成了庄稼人的本分。

老辈们都经历过年景不好的时候,每年都会盘算,没有粮食吃什么。年轻人没有这方面的体会,便没有那么多想法。

老家有个风俗。户户都有一个五斗缸,就放在屋里的角落,每年打下的新粮先装满缸。直到来年,快有收成时,才敢动里面的粮,这也算是备荒粮吧。

如今粮食产量高了,随时都可以买到粮食,估计没人再那样做了。我家那口酱色的陶缸,静静地立在那里,让人还想起以前的故事。

秋熟了,每天都是美美的好日子,因为可以吃到嫩玉茭。无论是煮着吃,还是烤着吃,老点的可以炒着吃,都透着一股香甜的味道。老点的玉茭粒用石碾子压碎了,捏成新玉米团子煮熟,连汤都是甜的。

人们都会在自家院子里,或者小块的地里早种些玉茭,就是想让孩子们早点尝鲜。等孩子们嚷嚷着要吃的时候,大人用手指使劲在玉茭上掐开个小口子,露出饱满软嫩的玉米粒,才满意地掰下来。奶奶会在炕头土灶上煮满满的一锅玉茭,我闻着玉茭的甜味入梦,等早上醒来,煮开了花的玉茭正好解馋。

除了吃嫩玉茭,还有找甜玉茭杆子。这种甜玉茭长不了大玉茭棒子,甚至杆子都略显焦黄,大部分生长在地薄或水湿的地方。

孩子们常常到地里找这样的甜杆子,把外面硬皮剥了,嚼吃里面的甜芯。一不小心,还会把嘴划个口,但也挡不住甜的诱惑。我们也会多找一些甜杆子,剁成小节,加水煮,熬出糖水来,浇在炒熟的玉茭上,做成一块块糖玉茭。新长成的玉茭,无论怎么吃都是香甜的,更何况是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只要家里有劳力,谁也舍不得雇人和租车收秋。谷子可以用镰刀掐穗子,也可以先连杆子割回去,再掐下来谷穗。谷穗用石滚子碾,也可用木捧子捶打,打下带壳的谷子,便可以长时间保存。吃时,再用石碾子或机器脱去皮,就得到黄澄澄的小米。

以前收玉茭都割倒杆子,人再坐下来慢慢掰。金黄色的玉茭棒子码成一堆堆的,再用车拉回家。除去玉茭捧子上残留的皮,再用箩筐吊到家里的棚上,剩下的就交给风和时间,慢慢变干了,等待某个时刻收获一个好价钱。

每到秋收的时候,都是全家老少齐上阵。男人们割谷子、杀玉茭、斩豆角,女人孩子们忙扎谷子、掰玉茭、搬豆子。田地上到处都是挥汗如雨的庄稼人,习惯戴着一方红头巾埋头苦干的女人们,大闺女小媳妇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今年的秋雨特殊多,眼看秋熟了,就是进不了地,更别说机器收割了。国庆节前,晴开了几天,人们抓住机会,先抢收开了。虽然忙得大汗淋漓,顾不上吃饭,浑身酸困,但是粮食收到家里才算放心。

在外工作的人也回家帮着收秋,其实算不上个劳力,甚至连老人们都比不过。看着快八十岁的父母,都忙碌了一天,自己也不敢叫累。

农村还得人多,有劳力才好干活。如今多是老人们还守着这方土地,即使算下账来,知道挣不了几个钱,却还是坚持种下去。他们纯朴地认为,地里的活总要有人做吧。我们总劝年迈的父母别再种地了,可还是种了一年又一年,我能理解他们对土地的珍惜和劳动的眷恋。

如今多数人只种玉茭,主要是相对出力少,田间也好管理,还能机种机收。

以前的农村,种的样数多,只要生活需要,多少都要种点,出香油的芝麻、纺线的麻杆、小麦和水稻,更有各种各样的蔬菜。那时的秋收,便有了更多种味道,更多喜悦。

年长的人们都经历过公社时代的秋收,一起种,一起收,一起分。围起来的打谷场,高高的玉茭垛子,牲口拉着石碾子转圈压着谷子和豆子,叽叽喳喳欢笑的人们,还有迎风扬起的粮食,被风吹走的空壳,落下的饱满颗粒。人们会在整理好的粮堆上,用木刻的板块印上特有的记号,还会派人看秋、护秋,直到秋收结束,那时的粮食金贵呀!更何况是公粮,动不得!

除了上缴的公粮,分到每家每户的口粮并不多,便有人拾秋。小时候,学校组织过学生帮百姓拾过秋。我也拾过秋,能多少贴补一点家里。我拿着一只木升,蹲在地里,用小手拔开落下的豆叶,寻找漏下的豆粒。还跟人挖过田鼠洞,它也偷藏了好多粮食。现在想来,那时的粮食多金贵呀!那炒新豆子的香味,又有多诱人呀!

秋雨连绵,勾起了许多秋的思绪。酸甜苦辣咸不觉涌上心头,我又一次品尝了秋天的味道!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西曲矿)

责任编辑:石坚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