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 -凯发体育k8

当前位置:凯发体育k8 » 文学作品 »
发布时间: 2021-04-09 09:42:58     作者:韩洁芳      来源:山西焦煤网      点击次数:

清明回乡那天,绵绵的细雨滴滴嗒嗒下不停,烟雨笼罩下的田间小道似乎更让人心头惆怅、满是愁思。

多少年没回来过,这一次,我仔细看了看祖辈们劳作和生活过的祖屋。它是解放前建造的,具体年代不详,由于家中人口较多,在整修屋子方面付出了不少物力、财力。屋子从窗台往下都是用石头方方正正垒起来的,房子的四角用砖和石灰砌起来,其余部分都是土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全家搬到煤矿,这里就再无人居住了。由于屋内空气不流通,没有人打扫,长时间下来一些木制的家具和门窗已经腐烂,墙皮脱落,阴冷潮湿。

九九归一、落叶归根,自从前几年爷爷去世把魂留在了故乡,每年父亲回去祭祖都要到祖屋看看,回来就和我们唠叨那些当年在祖屋里发生过的趣事。“当年为了走出大山,我一心求学。读小学时,放学回家后我就趴在院里的石板上读书写字,但凡有认识几个字的人从门前经过,你们不识字的奶奶就急忙上前追问人家,‘看看我娃的字写得对不对、好不好’。”父亲笑着说,“我把石板、石笔当成写字的工具,擦了写、写了擦。那会儿,祖屋里时常三五成群、热热闹闹。当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心里很知足。现在生活好了,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却没有了往日的温馨祥和。”现在的祖屋萧条冷清,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搭在门栓上,屋顶的瓦楞上、窗台上落着厚厚的尘垢,蒙尘的窗纸零零乱乱记录着无声的岁月。

时光如尘、初心如故,环顾四周,父亲面色无比凝重,勾起无数回忆,似乎在寻找初心。他告诉我,小时候祖屋里的灯光映照在屋外的石墩上特别亮,奶奶常常坐在那里纳鞋底、缝鞋面。在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家家户户靠贫瘠的土地养育着家人,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哪里有闲钱买鞋穿,几乎个个都是穿着家做的鞋子。鞋子结实与否,关键要看鞋底。先用碎布加衬纸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裱糊成袼褙,然后再开始。“你奶奶一手拿针锥,一手拿着穿好线绳的针,飞针走线。她纳的鞋底针脚均匀,有时候还会在鞋垫上纳出福字、花草之类的图案。穿上自家做的鞋,腰背都挺得笔直。”爸爸回想起当年的样子,依旧得意。

故乡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和谷子,收下的玉米都在院子里储存,村民把玉米用编制好的黄花条拴好挂起来,风把玉米吹干后就不会发霉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山上山下、荷锄施肥全凭农民一双手,一年365天,天天如此,要问晌午哪时几刻,抬头看看太阳便知。

农民从地里回来,为了节省一根火柴,谁家先起灶就从谁家点火,点火的材料就是从麻皮上剥下的麻杆,点着以后缕缕炊烟顺着烟囱飘荡在家家户户上方。有风的日子,炊烟来得急去得也快,无风时驱散得较慢,夏天烧柴、冬天烧煤,煤有臭煤和香煤,和土搅在一起焙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巧妙地绘成一幅农耕文明的乡风礼俗。

一棵参天大树虽然枝再繁、叶再茂,但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汇入河中,但一定有源头。人之有祖也是如此,走进祖先的墓地献贡品、上香、祭拜、焚烧、酹酒,清明祭祖,追思慎远:把祖辈的美德铭记于心,对子女的抚育谨言慎行。

(作者单位:汾西矿业设备修造厂)


责任编辑:蒋晓宇

地址:中国·山西·太原新晋祠路一段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