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州煤电辛置矿,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技术攻坚热火朝天,生产一线的“金点子”不断转化落地,量身定制的岗位手册人手一本,破格重用的人才机制激发活力……这座拥有73年历史的老矿,正以党管人才为引领、精准培育为抓手、人才赋能为支撑,打出人才建设“组合拳”,让人才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党管人才,筑牢“一线育才”根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辛置矿党委深刻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该矿将“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全力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与使用生态体系。
6月25日,记者走进辛置矿采访,深切感受到了这里对人才的推崇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技能大师每月能享受1000元津贴,矿领导还给我们戴上了大红花!”尽管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但矿调度指挥部机关组组长史山鸿对今年3月自己被隆重聘任为矿技能大师的场景记忆犹新。
辛置矿党委建立“技能大师人才库”,将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切实转化为“一线育才”的生动实践。

“我们鼓励职工贡献‘金点子’,只要他的创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成功应用,就能进入人才库并享受津贴。”该矿党委书记、矿长张红义介绍,“史山鸿虽然学历、职称都不高,但他在机电维修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我们不仅要让他在关键岗位发挥作用,更要让矿上更多的‘史山鸿’们主动脱颖而出。”走进辛置矿职工创新联盟工作室,选煤专家齐爱国正在为青年技术员演示选煤行业离心机皮带保护改造的创新要领。这里既是“导师带徒”的实训讲堂,也是“小改小革”的创新孵化所。在这里,一项又一项的职工“金点子”转化为安全生产实效,累计创效30万元。
让每一个岗位都成为创新源点,让每一名职工都有出彩机会。据了解,随着全员创新活力的迸发,目前该矿已涌现出10名来自后勤、洗煤厂、维运队等岗位的技能大师,他们在人才培养、技艺传承、科技研发中已经发挥出了辐射带动作用。
精准培育,锻造技能人才梯队
6月26日清晨,辛置矿综采二队班前会上,采煤机司机张宝平翻开巴掌大的《应知应会手册》,与工友探讨“割煤三平一直”的操作要领。“这本手册小巧便携,针对性又强,操作中遇到啥问题,翻一翻总能找到答案!”他笑着说。

“以前的培训像‘大水漫灌’,现在的培训变成了‘精准滴灌’!”辛置矿职工培训教育中心主任杨泽展示着各类型的岗位手册说。据了解,针对井下80余个工种,该矿一一量身定制《应知应会手册》。手册内容不仅涵盖操作规范、安全要点,还针对常见故障处理、应急处置流程等进行详细说明。不仅如此,手册采用图文结合、案例图解、顺口溜等形式,将枯燥的规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如今,职工们主动利用班前、班后时间学习,小小手册成为大家提升技能的“掌中宝”。
在特殊专业人才培育领域,辛置矿正以创新模式打造专业人才高地。该矿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刘强介绍:“特殊专业人才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力量,我们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为专业人才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目前,辛置矿已成功聘任爆破工程专业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和注册消防工程师等10名特殊专业资格人才。为充分激发其效能,该矿还出台了极具吸引力的激励政策:为聘任的特殊专业人才每月发放300元—1000元不等的奖励。政策一出台就引起正面反响。如今,全矿各岗位职工纷纷制定学习计划,比学赶超氛围日渐浓厚。这种精准滴灌式的人才培育模式,既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也为职工个人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实现了企业与职工的双赢。
人才赋能,激活全员创新动能
在辛置矿,一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变革正蓬勃展开。张红义在谈及企业发展战略时表示:“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核心引擎,我们通过进修培养、讲座交流、评审竞赛等多元模式,构建起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就是要让每一名职工都能成为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

走进矿区的职工创新成果展览室,陈列的一件件实物模型无声诉说着辛置矿的创新故事。矿生产技术部回采部长康乐介绍:“这里不仅是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思想碰撞的舞台。我们会定期邀请创意人现场分享经验,光在上个月的交流会上就催生出3套新的技改方案。”据了解,该矿每年要举办20多场专业讲座,累计培训工程技术人员600多人次,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动能。
在全员科创管理模式的有力推动下,辛置矿创新创造硕果累累。今年4月,科研项目“基于重力热管移热降温技术的矸石山深部积温治理及体检式检测系统试验研究”获技术鉴定“国内领先”评价。该技术有效解决矸石山积温污染问题,每年节省材料费101万元、生态修复费用450万元。
在“五小六化”工作部署的指引下,辛置矿践行“全员参与、全员竞赛、全员创新”理念,将创新融入日常工作,全员创新热潮涌动。矿工会主席张建民一边展示获奖名单,一边告诉记者:“传感器固定罩、消防水池恒液位装置等16项创新成果脱颖而出,32名项目骨干获得表彰奖励。我们设立了专项奖金,16个重点转化项目预计年创效9.93万元,部分成果已纳入标准化改造流程。”
技能人才的破格重用,更是进一步激活了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史山鸿感慨:“我干了一辈子技术活,现在成了‘香饽饽’,带徒弟都更有心劲了!”据了解,该矿目前已摸排出20名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将根据实战能力破格委以重任,让人才在关键岗位充分释放潜能。
立足新起点,辛置矿正以“人才生态”滋养“创新雨林”。从技能大师工作室到生产一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