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山煤国际长春兴煤业经过技术改造,将小窑涉水闭墙内封存的老窑水成功引入井下远程供液硐室,替代地面供水成为生产水源,构建起矿井循环用水新模式,解决了老窑水利用难题。
此前,小窑涉水闭墙内的老窑水一直是矿井生产中的待处理资源。传统处理方式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其抽排至地面,且抽排后的老窑水还得占用矿井污水站的处理资源进行专门处置。而井下远程供液硐室又需持续从地面输入清水,用于满足设备冷却、液压系统补水、液压支架供液及喷雾降尘等生产需求,整个过程能耗高、流程长,且存在运输损耗。
针对这一问题,长春兴煤业对老窑水水质进行了化验,在确认水质完全符合井下生产用水标准后,启动了专项技术改造攻关。改造过程中,该公司精准规划管路铺设路径,沿西翼回风大巷、南回风大巷、南运输大巷二段有序安设dn100规格管路,总长度达1850米,构建起老窑水从闭墙到远程供液硐室的稳定输送通道。同时,在远程集中供液硐室内配套安设水箱,用于老窑水的临时储存与缓冲调节,保障供液压力稳定,彻底打破原有低效用水模式,成功打通老窑水资源循环利用通道。
此举效益显著,多维度为矿井发展赋能:在资源利用上,通过将老窑水变废为用,替代每日数百立方米的地面新鲜水消耗,既缓解了区域水资源取用压力,又实现矿井水资源“内部循环、零浪费”,让每一方水都发挥最大价值。在生产保障上,增设水箱发挥了缓冲调节作用,有效避免了供液压力波动,确保关键生产环节用水稳定。在环保方面,从根本上解决了老窑水外排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且减少了新鲜水开采,为煤矿生态保护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