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锐减,就与内部多方联系,利用政策补充力量;
车辆不足,就与外部企业合作,提升自身运力;
业务萎缩,就积极向外发展,逐步扩大凯发体育k8的业务范围……
西山煤电物资供应分公司配送中心秉承“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逆势而上,一心思变,业务量逐年递增。2020年,该中心营运额更是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变”出了一片新天地。
变理念:危中思变
“那几年,就不用提谋发展,最要紧的是先解决生存问题。”物资供应分公司副经理、物资配送中心主任张胜杰不胜唏嘘,“等安排、靠分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主动出门找活干,只能被淘汰。”
图为物资配送中心班前会现场。 张燕 摄
说到压力,物资供应分公司配送中心常务副主任田志刚最有发言权。上任伊始,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这样一道难题——
矿厂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不愿选择像物资供应分公司配送中心这样配送成本相对较高的国企运输企业;而该中心因退休、环保问题,50多人仅剩27人、近30台车仅剩 13台,连正常的保供任务都无法保障,更不用提创收。“再不想办法,连饭碗都难以保全。怎么办?必须‘变’!”
根据自身特点,物资供应分公司反复探索破解方法,一条一条解决人员问题、车辆问题、业务问题……
充分利用西山煤电的转岗分流政策,反复考察多家内部单位,最终从西山煤电公用事业公司以劳务派遣的方式调配来14名具有相应资质的驾驶员及装卸工;
对外与市场上多家具有普货、危货、垃圾清运资质的运输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用外部车辆补充自身运力,一次性运输能力由原先不足百吨提升到三百吨以上;
主动上门,重新找回部分以往放弃的配送业务,并拓展承揽了特种设备、工业垃圾、工业盐等运输业务,合作单位扩展到30多家。
最重要的也最难的是“理念转变”。
有了硬件,软实力必须跟上。“只提要求不管用,一定要让员工主动意识到问题,才能改变。”田志刚说。
逢会必讲,促膝谈心,和新员工谈珍惜岗位,和老员工讲适应市场,“不能再等靠要,要主动出击”“不能再奉行平均主义,要有竞争意识”“要靠自己的服务赢得市场”……
摆事实、举例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管过程漫长、困难重重,但持之以恒的理念灌输让“固步自封”的墙逐渐出现了缝隙,直至崩塌。
物资供应分公司配送中心调运部部长梁东起说:“现在有好多人都是主动作为,不用我说,或者我没想到时候他已经想到了,急难险重的任务也没人推诿,大家都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了工作中。”
变行动:变中寻机
运送物资时,全心全意开好车;到达目的地后,忙前忙后帮着装卸,处理单据;完成任务后,主动和矿厂对接,还可能凭借良好的服务再拉回一单业务——名为驾驶员,其实身兼数职,一专多能,这就是该中心全体员工如今的工作状态。
随着新鲜力量的加入,不少老员工产生了很大的危机感。精益化的管理,多劳多得的计薪方式,也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这样的良性竞争,很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图为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装车。 张燕 摄
前一天下午就装好车,第二天凌晨5点出发,下午回来还要抓紧再出一趟车,这样的场景极为常见。以前慵懒散漫,不安排不干、安排了还要挑肥拣瘦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驾驶员邢进强感受颇深:“现在大家都是主动找活干、抢着干,而且服务意识很强。我们就是为客户服务的,人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咱的态度好,客户愿意找咱,配送中心的效益才能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自然就高了。”
在运输行业,不可预估的状况常常会发生。不退缩、不言败是他们的原则。疫情期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他们迎难而上,几十台车连轴转,出车300余车次,运送物资达3000余吨,有力保障了西山煤电各矿厂生产所需物资的保供任务,同时也有效地检验了战斗力。
2021年2月份,西山煤电官地矿急需3000根轨枕,但西山地区正在进行的道路改造为运输任务增加了难度。该中心一方面每天提前派人去探明路况,另一方面用大车从古交一趟趟拉回轨枕,再倒到小车里绕路送上去,一周之内突击运输60余车次,既按时按点,又保质保量完成了保供任务。
良好的口碑,以客户为中心、全心全意的服务,打动了不少被服务的单位,业务也随之越来越多。从每个月运输量3000吨左右,出车率50%,到现在每个月运输量达8000吨以上,出车率95%以上,该中心实现了一个大飞跃。
在一点一滴的“变”中,该中心寻到了良机。
变定位:全新出发
生存问题解决了,他们又将目标定位在谋发展上。这一次,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来说话,而且底气十足。
经过多次探讨,物资供应分公司确立了由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智慧物流转变的发展思路,意在打破瓶颈,实现突破。
图为西山地区智慧物流运输平台。 张燕 摄
去年五月,他们开始着手构建西山地区智慧物流运输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将具备整合西山地区运输信息和运力信息资源,打通信息障碍,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线上集合竞价,逐步规范运输市场价格,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规范业务流程,对运输车辆 24小时实行线上监管,运输轨迹全过程留痕等功能,还能线上下单、接单、派车、gps 实时跟踪、报表管理分析、统计等,可以与现有erp对接,并且支持手机app和微信客户端。
“社会车辆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注册。这就解决了原来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一方有车一方有货,但是谁也不知道,谁也找不到对方。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互通有无,对我们开拓外部市场是一大助力。”田志刚介绍。
由原来只保障西山煤电内部物资供应,到现在积极与外部合作承揽业务,该中心立意通过自我造血,来真正打开发展的空间,寻求更大的效益,而最终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员工,让员工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形成良性循环。转岗过来的驾驶员张志平说:“以前能挣3000元左右,现在基本上都能达到四五千。现在就想和大家团结在一起,好好干,有盼头。”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外部市场拓展得更大。我们一定会卯足牛劲儿,苦干实干拼命干,争取2021年能够有一个好的年景。”张胜杰充满希望。
不待扬鞭自奋蹄,是不断的“变”带来了这样的局面。迈出一步,阳光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