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时30分,霍州煤电店坪矿3-302工作面巷道内,30t胶轮车的引擎声穿透千米岩层。驾驶员许朱建正通过5g车载系统接收指令:“z68号支架,运输距离850米,预计用时25分钟。”
在许朱建娴熟的操控下,这台长7米、宽3米,重约30吨的“巨无霸”在仅4米宽的巷道中顺利完成了直角转弯。“以前需要4个人配合绞车作业,现在有了胶轮车,一个人就能完成,gps导航的定位精度达到±5厘米。”许朱建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随着最后一台液压支架平稳落地,智能化综采队队长李旺旺露出笑容:“第143架支架安装完毕,比计划提前2小时!”这标志着店坪矿首次采用全胶轮车运输的“双面工程”(3-303回撤和3-302安装)仅用40天就圆满完成。
此时,在矿井的智能化调度中心监控屏上,运输频次曲线正持续攀升:当日创下的运输18趟的新纪录,是传统工艺的3倍。其他数据也在不断刷新:人员配置从10人减至3人,效率提升50%;截至4月底累计节省人工成本100余万元;重大风险点实现“清零”,安全隐患总数下降75%。
“过去绞车钢丝绳断裂是重大风险,现在这一隐患彻底消除了。”安全员李四平感慨,“以往使用绞车传统工艺存在2项较大风险、9项一般风险;投用胶轮车后,重大风险已全部消除,仅存3项可接受的一般风险。4月份运输环节的隐患报警次数同比下降了80%。”
店坪矿矿长杨文忠算了一笔效益账:“新装备使该段顺槽少掘进25米。另外,底板无需起底1.2米铺设轨道,仅此一项就节省工期15天,抢回了15天的生产时间。”
店坪矿这场由绞车到胶轮车的变革,不仅完成了井下运输方式的历史性跨越,而且助推矿井实现了“安全 效率 效益”的三重突破。